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参观工地实习报告【10篇】(范文推荐)

2023年度参观工地实习报告【10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1-02 18:4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1  我是一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年大三下学期6月份时学校安排了一次工地实习,我抽签到的是去仙葫区那边的工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蛮新奇的,因为我之前都没有真正的实践过,从课本上学到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参观工地实习报告【1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参观工地实习报告【10篇】(范文推荐)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1

  我是一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年大三下学期6月份时学校安排了一次工地实习,我抽签到的是去仙葫区那边的工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蛮新奇的,因为我之前都没有真正的实践过,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理论的,里面描述的一些东西如果不是亲自去看过,是很难想象出来的,所以我对这次实习的投入时百分之一百的,它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周,但是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起来,收获还是不少的。

  我所去的工地是金质仙葫住宅7号楼和10号楼,由广西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广西基础勘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承建。7号楼和10号楼建筑层数均为地上29+1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均为91.6m,7号楼的建筑面积为15321.961㎡,10号楼的是17545.242㎡。

  我们小组于6月22号开始实习,去到那边要转车,将近一个小时半的路程,由于比较远,所以我们都是7点不到就醒来,然后在东门口集合,再一起搭公车去。我们在实习期间时工地的两栋楼均是在建着主楼,这两栋楼在去年12月份就动工了,所以我们没有看到挖土方,搞基础这些工程。去到工地后认识了各位工长,还有几位建院的实习生,他们的实习和我们不同,他们是生产实习,结束就是直接正式成为施工员了的,所以他们的实习时间是蛮久的,他们几个都是一开始就跟着工程了的。这工地的两栋楼都有两个工长在负责,还有两位测量员和一位总工长,另外的有一位水电工和一位资料员,上面的就是生产经理和项目经理,这些人员均是在同一间办公室的,预算员和财务员,还有监理在另外一间办公室,我们跟随的是施工,也就是乙方这边的。这些工长都蛮年轻的,总工长也就是才毕业6年,其他的也是2,3年,都蛮年轻的,所以沟通也不是很难,他们也是很好说话,有什么问题我不懂的问他们后都会很详细的解答,应该说是比较照顾我们吧。

  在这里先感概一下,就是进工地绝对要带安全帽,特别是上到铺满满堂脚手架的楼层,密密麻麻的,虽然是低着头行走,不过有时候也免不了头部碰到钢管的,特别是门口那,因为那有脚手架,而且穿墙螺杆也在那,比较窄小,我每次到这些门口总是挨碰的,如果没有带安全帽,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就是绝对不要踩地上的模板,特别是那些刚刚拆模但没有搬走的,我就是踩中一次,幸好没大碍,听工长们说在工地没有不中招的,再怎么小心翼翼也有疏忽的时候,所以他们都是穿那些有厚板底的鞋子,或者是那种在中间夹了层钢板的,踩上了也不会伤脚的。

  到工地后做得最多的就是放线,虽然不是主力,但是帮忙拉墨线,拉钢尺和拿标尺是经常的事,放线主要是建筑物水*标高测量和模板放线。水*标高测量师采用分层传递法,根据±0.00标高线,将建筑物的标高引至一层柱的竖向钢筋面上,用红油漆标注,并以此层向上传递测量,这些放线任务采用水*仪、标尺,还有钢尺就可以完成,一般是打五零线,如果不方便的话也可以打一米,有了标高就可以知道在浇筑混泥土时厚度的确定,还有弄满堂脚手架时确定净高。模板放线首先是把主横轴和竖轴线打下面一层引上来,然后再以这两条轴线为起点,引出各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中心线和边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模板放线有两次,一次是在刚打好混泥土放一次,另一次是在满堂脚手架上板模板放一次。模板放线虽然主要用到的方法虽然原理是一样的,我放了几次线,发现在细致上也有点不同,不过测量员说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总的来说,这两种放线不怎么用到全站仪,即使用了也是当经纬仪用,关于那些用坐标来确定方位的主要是在建筑物定位时用到,所以我觉得有点遗憾。

  其次是模板工程,主要是注意剪力墙模板是否安装得牢固和上下是否一致,因为在浇筑混泥土剪力墙时,所用到的震动棒震动很大,如果模板不牢固的话很容易发生涨模现象,我在好几处地方都看到了剪力墙某个地方凸出很多,据工长说这就是涨模了;至于怎么支模板,这些都需要工长事先确定模板的组装设计方案,向模板工班组进行讲解怎么操作。

  至于浇筑混泥土我也看了几次,这个是一次性的工作,如果中途被打断的话,一般都要留施工缝。浇筑前应对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垫块是否垫好。而且使用木模板时应在浇筑混泥土前使模板湿润,至于混凝土的强度是在施工图那有说明,工长的工作就是联系好混泥土公司,在浇筑混凝土时要监督是否震动得到位,不要发生缺角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好后也要养护好,我便看到了有一次由于浇筑好混泥土后没有盖上薄膜,刚好之后又下暴雨,导致这次浇筑的混泥土都不怎么好,其表面有一层细沙。

  钢筋工程不是很了解,我们去的时候那两栋楼都是建到十几层了的,那些钢筋数量和长度都是很早就确定好了的,工地那专门有一个钢筋工长,他说是用软件算好钢筋长度,再结合一些经验,钢筋下料就这么出来了,之后的工作就是交给钢筋工班组处理,然后再检查梁、柱和板面钢筋是否是按照施工图的说明来铺设。

  脚手架工程是外包的,至于怎么支脚手架在施工方案那有说明,工长们只需告诉包工头怎么操作,然后主要在每层的满堂脚手架和外边的完工后检查下就OK了。

  总的来说,我感觉施工员的工作就是看懂图纸和确定好施工方案,然后向施工班讲解怎么操作,之后在这些工程完工后检查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话就找包工头来叫他们重新做过。遇到问题要及时处理,如果是大问题的话要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共同商讨处理方法。还有就是要配合监理员的工作和应付上级的检查。其实也觉得他们有时候是很忙,不过有时候是蛮空闲的。

  对于这次实习,我发现如果不实践的话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到了工地后才发现不是知识不会用,而是要学会怎么用,学会变通,把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自己的不足:首先是理论知识严重不足,掌握得不够扎实,比如说混泥土的振捣时间、振捣方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混泥土开裂的原因,钢筋高出楼面的长度等等,这些概念都很模糊,实习时用到了才知道自己没学好,这些也是不怎么好问工长的,因为都是课本上的东西。其次是对施工图纸的不懂,可能是在课堂时学的都是简单的,片面的,等到了工地后,才发现原来图纸是很复杂的,一大堆图纸,看到头都大,有时候为了确定某个设计标高,需要要看好几张图纸,实际中的标高和设计标高便很容易混淆。我觉得自己首先在看图纸这就不过关了,看来要反省下自己和继续努力啊。还有就是施工规范不是很清楚,致使发现错误后也不知道它是错的。

  当然,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自己的收获,首先就是了解了工地的环境,作为一名男生,以后的工作很可能是从事施工方面的,到那时住在工地就是必然的事了,我去的工地是在城市里,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但如果以后去的工地是小山村的,甚至是荒山野岭的,那也很难说了。其次,去工地后也学会了与工人们打交道,对于一些技术问题可以很好的交流处理。还有我觉得在课本上看到的一些东东,虽然知道概念,但是想不出来是怎么一个模型,通过去工地后才发现原来是这样子的,比如说穿墙螺杆,有时候很多东西描述够仔细的,但不亲自见过,确实是很难想象的,这些也比较容易忘记。,所以,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真理。

  对于这次去工地实习,虽然发现自己很多不足,但是也指出了一条道路,就是在之后一年的学习中要学会懂得这些知识,要不断地弥补着。同时也学会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总之,能学到和体会到的是蛮多的。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2


  一. 实习目的

  参观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地参观,使我们通过实践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增加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的自信心。

  二. 实习内容

  了解认识建筑场地上的各种危险源。

  认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

  了解某些结构的施工工艺。

  理解辅导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

  三. 实习时间

  XX年12月31日

  四. 实习地点

  新旅城西区建筑工地

  五. 实习概况

  天气的寒冷并没有阻挡大家实习的热情。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当我们一进入工地,不管老师还是工地师傅都要求我们带上安全帽, 安全 是工地上很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首要的问题。建筑生产活动多为露天高空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有些工作危险性较大,是事故多发性行业。每年死亡人数仅次于矿难,居全国各行业的第二位。从伤亡事故数量来看,仅次于矿井,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大很损失,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中的多发性事故不断发生,据统计,因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这五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最新统计显示,20xx年,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015起、死亡 1193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11.28%,死亡人数下降了9.89%;其*发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3起、死亡170人(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上升了2.38%,死亡人数下降了2.86%。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作用的结果。据有关统计分析,90%左右的伤亡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8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民工、临时工身上。

  施工安全是工程建设行业建设、维护作业工程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施工安全涵盖了所有的在作业过程中所有的安全问题并且涉及管理、财务及后勤保障的相关内容我国*历来重生产安全事故、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相应的*机构对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工程建设行业人员单位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建筑工程是基本建设之一也安全事故风险较高的行业,建筑故事所涉及的人员、经济、社会等损失所牵扯范围广影响大是历届*所重视的。所以我国*对建筑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并制定了 以防为主、安全第一 的建筑工程安全工作方针。近年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力度加大并要求所有建筑工程从建设单位到分包单位配备安全员,并要求对施工作业人员实行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和高危岗位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考试后持证上岗。

  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

  以包代管,导致安全管理薄弱。

  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监管部门力度不够。

  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培训问题上,现有的培训机制也不健全。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中,经常可以发现工地上民工不戴安全帽,即使有的戴了,也不扣帽扣,而帽扣不扣等于不戴。

  目前,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好的队伍,从工程开工第一天起,就能高起点、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各级主管部门任何时候去检查工地,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此外,我们在工地师傅的带领下,了解认识了许多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还有一些施工标准,比如有:

  扣件:其分为十字型和旋转型等,作用是组结钢管支架。

  顶托:作用是当某材料支撑长度不够时,可由其代替,但顶托支出长度不能超过25公分,以免影响稳定性。

  脚手架:能为工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作业*台。

  对拉螺栓:起一个防水和固定模版的作用。

  标杆:观测楼层的沉降。

  剪刀撑:固定墙面的作用,其钢管长度不大于9米,受力范围不大于81个*方。

  塔吊:分为靠墙式和独立式,它的吊重是有规定的。

  递泵:可把混泥土送到不同的位置。

  悬挑*台:为了向楼上运东西是方便留出的。

  以上只是工地上的一小部分而已,还有许多都是我们以后要接触的,但由于时间关系,工地师傅只给我们介绍了一小部分。

  在现场,我们看到了部分梁的端处有不少伸出来的钢筋头,看上去比较奇怪。于是就问老师是什么东西。老师告诉我们那就是预应力钢筋。说实在的,提起预应力混凝土,我相信没有讲几个同学不知道,但是说到真正的,我估计则没有几个同学真正的见过。这一次参观,使大家能从感官上对一些建筑构造有个直观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粗,在承重柱的四周有细一些的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我们看到上面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我们看到了施工后浇带,里面还有钢筋网。老师告诉我们在施工完成后这些后浇带就会被浇上。在一楼入口处旁边,大家还看到了地下室的通风采光口。

  混泥土的裂缝原因及处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 104, 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 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

  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

  砌体结构存在的问题

  地面工程存在的问题,

  暖卫工程存在的问题,等等。

  如何克服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倡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施工而言,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材料的损耗等在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会引起重视。

  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将 绿色方式 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实施绿色施工,以便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资源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 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有.建立安全权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个方面,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 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立了安全体系之后各个部门要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并且还要注意检查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多管齐下

  管理建筑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的怪圈,要注意多管齐下,要技术、经济、组织三者齐头并进。还要注意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不要仅仅以包代管,更不要管理紧紧地依靠在包工头手里。还有特别要注意安全观路问题,每每我们都会看到因为全管理疏漏而导致的悲剧。

  严把质量关、做好验收工作

  建筑施工作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建出质量高的建筑成品出来。所以在社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防止偷工减料,另外还要注意监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验收单位在验收的过程中千万不可马虎、大意,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认真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地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

  建筑施工是建筑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解决建筑施工问题不仅仅是建筑施工者们的问题,也是所有人为共同关心的问题。

  整个实习过程虽然只有一天,收获是不少的,自己的所学和今后的工作实际还是有差距的。这次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接触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东西。许多知识都是以前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通过这次实习,我增强了实践能力,离开了书本,切身来到工地才真正感受到实习的必要性,也使我认识到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实习中我看到了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这一方面与工人的节约意识有关,一方面也与监管人员的统筹管理有关,如果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那么或许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另外,施工现场内外堆放着一些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堆放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能否将这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也是我们可研究的一个问题。总之,目前,我认为很多工程在施工管理中海存在很多不足,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工作后将其运用进去,做出优良的工程。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3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__施工现场,并听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的演讲。经过几天的实习学习,我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的东西,受益颇丰。

  一、实习目的

  为了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与管理能力,除了在学校里开设的管理学课程需要认真学习外,要把握机会在更多的时候学习管理的技巧,获得将来在工程现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因此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来到一处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实习。

  二、实习时间

  20xx年x月x日

  三、实习地点

  __施工现场

  四、实习过程

  在深入工地一线的参观,我们确切的看到了以往只在书中听说过的各式各样的模板、钢筋架、雄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高压泵车、混凝土浇筑管道、不同型号的塔式吊车等等施工现场不可缺乏的现代化设备与工具。下面是关于塔吊的施工与混凝土养护的专题调研。

  1、塔吊的施工过程和原理

  塔吊是工地上一种常用的起重设备,主要用的是杠杆原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查资料,我对塔吊的升降原理有了充分的了解:塔吊塔身是模块化设计,由多个长方形塔身钢架连接而成,在塔柱里面装有一个油压千斤顶,想要升高塔身就用千斤顶,然后升高,将塔柱伸长,再用自身的吊臂吊起一段柱身放进去,再缩起千斤顶,就这样往塔身下放一个模块。塔吊的横杆也就是起重臂是固定在有转盘的大套筒中,而塔吊的基座相当于一个小套筒,大套筒在小套筒中的滑升,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小套筒的连接件,随之将大套筒滑升至施工高度。

  2、不同类型混凝土的养护

  现场的实习让我更加充分的学到为了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对不同的部位选用如下的养护方法:

  (1)首先,对于梁板等水*构件采用覆盖浇水养护。在*均气温高于+5℃的自然条下,用覆盖材料对混凝土表面加以在覆盖并浇水养护,使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适当温度和湿度条件。

  (2)其次,对于混凝土柱采用薄膜布养护。采用不透水、气的薄膜布养护,用薄膜布把柱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的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其优点是不必浇水,操作方便,能重复使用,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加速模具的周转。养护时必须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结水。

  (3)再次,对于墙体混凝土要采用薄膜养生液养护。薄膜养生液养护是将可成膜的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结成一层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封闭混凝土中的`水份不再被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

  最后在教室的视频学习和老师讲座中,我能够将实习与相所学理论的知识结合,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体会到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工作特点,熟悉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各种技术和管理工作,在实习中,我发觉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为下一学期的专业课学习做好了想准备。此外,通过实习,我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对建筑施工的理性认识。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学会了不少东西,也让我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有所思考。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当我摆正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以放松的心情,充沛的精力重新回到紧张的学习工作当中时。

  五、实习总结

  在工程现场的实习,我知道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没有了专业知识,我们什么都不是,根本没有可能去指导工人进行施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学好各门专业课程,如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材料力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将在未来工作中实际需要到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的。

  此次实习我们走出了学校,来到了工地实习是一次很好的启蒙活动。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够在以后的道路上指导我走向成功。我们的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却仍在继续,需要我们更多更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4

  一.实习目的

  参观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地参观,使我们通过实践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增加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的自信心。

  二.实习内容

  1.了解认识建筑场地上的各种危险源。

  2.认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

  3.了解某些结构的施工工艺。

  4.理解辅导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

  三.实习时间

  20xx年12月31日

  四.实习地点

  新旅城西区建筑工地

  五.实习概况

  天气的寒冷并没有阻挡大家实习的热情。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当我们一进入工地,不管老师还是工地师傅都要求我们带上安全帽,“安全”是工地上很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首要的问题。建筑生产活动多为露天高空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有些工作危险性较大,是事故多发性行业。每年死亡人数仅次于矿难,居全国各行业的第二位。从伤亡事故数量来看,仅次于矿井,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大很损失,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中的多发性事故不断发生,据统计,因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这五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最新统计显示,20xx年,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015起、死亡1193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11.28%,死亡人数下降了9.89%;其*发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3起、死亡170人(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上升了2.38%,死亡人数下降了2.86%。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作用的结果。据有关统计分析,90%左右的伤亡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8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民工、临时工身上。

  施工安全是工程建设行业建设、维护作业工程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施工安全涵盖了所有的在作业过程中所有的安全问题并且涉及管理、财务及后勤保障的相关内容我国*历来重生产安全事故、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相应的*机构对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工程建设行业人员单位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建筑工程是基本建设之一也安全事故风险较高的行业,建筑故事所涉及的人员、经济、社会等损失所牵扯范围广影响大是历届*所重视的。所以我国*对建筑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并制定了“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建筑工程安全工作方针。近年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力度加大并要求所有建筑工程从建设单位到分包单位配备安全员,并要求对施工作业人员实行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和高危岗位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考试后持证上岗。

  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

  2.以包代管,导致安全管理薄弱。

  3.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监管部门力度不够。

  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培训问题上,现有的培训机制也不健全。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中,经常可以发现工地上民工不戴安全帽,即使有的戴了,也不扣帽扣,而帽扣不扣等于不戴。

  目前,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好的队伍,从工程开工第一天起,就能高起点、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各级主管部门任何时候去检查工地,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此外,我们在工地师傅的带领下,了解认识了许多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还有一些施工标准,比如有:

  1.扣件:其分为十字型和旋转型等,作用是组结钢管支架。

  2.顶托:作用是当某材料支撑长度不够时,可由其代替,但顶托支出长度不能超过25公分,以免影响稳定性。

  3.脚手架:能为工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作业*台。

  4.对拉螺栓:起一个防水和固定模版的作用。

  5.标杆:观测楼层的沉降。

  6.剪刀撑:固定墙面的作用,其钢管长度不大于9米,受力范围不大于81个*方。

  7.塔吊:分为靠墙式和独立式,它的吊重是有规定的。

  8.递泵:可把混泥土送到不同的位置。

  9.悬挑*台:为了向楼上运东西是方便留出的。

  以上只是工地上的一小部分而已,还有许多都是我们以后要接触的,但由于时间关系,工地师傅只给我们介绍了一小部分。

  在现场,我们看到了部分梁的端处有不少伸出来的钢筋头,看上去比较奇怪。于是就问老师是什么东西。老师告诉我们那就是预应力钢筋。说实在的,提起预应力混凝土,我相信没有讲几个同学不知道,但是说到真正的,我估计则没有几个同学真正的见过。这一次参观,使大家能从感官上对一些建筑构造有个直观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粗,在承重柱的四周有细一些的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我们看到上面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我们看到了施工后浇带,里面还有钢筋网。老师告诉我们在施工完成后这些后浇带就会被浇上。在一楼入口处旁边,大家还看到了地下室的通风采光口。

  混泥土的裂缝原因及处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

  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1)合理地分缝分块;(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

  1.质量保证内页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2.砌体结构存在的问题

  3.地面工程存在的问题,

  4.暖卫工程存在的问题,等等。

  如何克服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提倡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施工而言,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材料的损耗等在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会引起重视。

  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实施绿色施工,以便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资源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2.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有。建立安全权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个方面,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立了安全体系之后各个部门要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并且还要注意检查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3.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多管齐下

  管理建筑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的怪圈,要注意多管齐下,要技术、经济、组织三者齐头并进。还要注意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不要仅仅以包代管,更不要管理紧紧地依靠在包工头手里。还有特别要注意安全观路问题,每每我们都会看到因为全管理疏漏而导致的悲剧。

  4.严把质量关、做好验收工作

  建筑施工作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建出质量高的建筑成品出来。所以在社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防止偷工减料,另外还要注意监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验收单位在验收的过程中千万不可马虎、大意,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认真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地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

  建筑施工是建筑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解决建筑施工问题不仅仅是建筑施工者们的问题,也是所有人为共同关心的问题。

  整个实习过程虽然只有一天,收获是不少的,自己的所学和今后的工作实际还是有差距的。这次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接触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东西。许多知识都是以前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通过这次实习,我增强了实践能力,离开了书本,切身来到工地才真正感受到实习的必要性,也使我认识到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实习中我看到了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这一方面与工人的节约意识有关,一方面也与监管人员的统筹管理有关,如果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那么或许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另外,施工现场内外堆放着一些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堆放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能否将这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也是我们可研究的一个问题。总之,目前,我认为很多工程在施工管理中海存在很多不足,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工作后将其运用进去,做出优良的工程。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5

  20xx年1月5日,在经历了一个多学期的紧张的学习之后,临近期末之时,作为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最后一节课,我们土木工程学院土木114班进行了建筑工地实习活动。实习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为作为学生我们长期都只能在学校里学习,未能与社会进行很好的接触,而这次的实习机会,便能真正的检测我们对于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为将来我们大学毕业之后能在真正的实际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们这次是以班级为单位,分点进行参观的。在进入工地之前,每个人都被严格要求带上安全帽,并不得擅自在参观实习过程中解开安全帽,这边体现了这份工作的危险性以及严苛性!这次我们参观的是一类建于市郊的安置房,也就是所谓的住宅房。其内部结构我们较为熟悉,也更便于我们的学习。

  我们首先如右图所示的楼梯爬上楼层进行参观的。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见,此类楼梯为简单的钢筋混凝土楼梯。并且此类楼梯可能为小型预制件装配的施工方法。其制造特点是运输安装简便,造价较低。能大量的缩短工期时间,方便工作人员作业。并且由于只是施工楼梯,楼梯的宽度较小,旁边用脚手架相互连接,当做扶手来用,起保护作用,可见,在施工现场,很多施工设备都是可以建筑施工人员的聪明智慧下发挥很多种不同作用的。

  当我们上至三楼,发现整层楼的所有结构力学上用来正在整栋楼框架的墙柱都已浇筑完成,但很明显,外部的装饰墙,门框结构还并未浇筑,所以外部都用脚手架给围住了,以防发生安全事故。所以我知道了,一栋楼房的建设光是混凝土的浇筑都是要分很多步骤的,先是首例墙,再是装饰用墙。而外部分装饰用墙,是最后通过空心砖来砌上去的。

  往上看,就能发现楼顶是由许许多多的梁构成的。这幅图就能清楚地发现,有主梁和次梁。主梁指的是在上部结构中,承载各种和在并将其传递至墩台的梁。听班主任介绍,主梁一般是连接于两根柱之间的,也就是搁置于框架柱子上的。而次梁就是搁置在主梁上的。由于主梁是主要的受力构件,所以自重之类的数据都必要经过严格的计算才能得出的。并且主梁除承受自重外,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主梁是重要构件,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次梁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次梁的钢筋伸入主梁的长度只要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即可。

  在楼层的交界处,我发现了宽约100mm的空隙,询问老师后才知道,这叫做防震缝,是为地震区设计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为减轻或防止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它把整栋楼分成了若干个独立单元,能使得地震发生时,减缓房屋的扭转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而在这层楼中间部分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结构,它外部由脚手架封住,向内看去,是直接通向一楼的。这应该就是安装电梯用的井道也就是电梯井。电梯井在建筑上的构造是由井道机房地坑门洞机房孔洞外乎孔洞等构成的。国家要求,凡是普通住宅建筑高于6层的,必须安装电梯。

  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楼顶有一块用毛竹制成的板垫着的一块未浇筑的部分。这应该是为了在施工中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叫做后浇带。它能解决浇筑混凝土时常出现的沉降差问题。还能减缓因为温度导致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因此,后浇带主要分为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这两种。

  在施工现场也会留下许许多多的小“废料”,不过你可别以为这些东西是可以随便扔掉的。他们其实是为之后的施工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的。比如说这些部分露出于混凝土之上的钢筋,这可不是由于计算错误多出来的钢筋,而是在这个地方,要在后期建一块非承重墙。而这些钢

  筋则在底部起联系作用。还有这些管子,也是为之后给排水方面的线路安装做准备的,还有电线的管道,都是事先就已经放置好了的。

  从楼房上下来之后,我同样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施工构件。比如说此图,就是还未浇筑混凝土的钢筋部分。可见,主要的受力筋和架立筋已经由钢箍给锁牢了。外部直径较大的便是主要受力用的受力筋,上面一圈一圈的是钢箍,他能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

  由于是高层建筑,材料的运输不是很方便,所以,塔吊的出现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塔吊,又名塔式起重机,用来吊是公用的钢筋,木,脚手架等施工原材料。并且塔吊原则上是不得吊人的,只能吊材料。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工地都没能遵守这一原则,导致经常出现由于荷载过大发生的施工人员安全事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最后,我们应该向无数为了城市建设而奉献的民工们说声感谢,没有他们的辛勤汗水,也就没有城市的快速发展。

  通过这次耗时一个多小时的实习参观,使得我对于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深了印象。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通过实地探访,让我了解到了许多真正的建筑结构。而这样的实习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接触中才能更好地提供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之地。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6

  一.实习目的

  参观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地参观,使我们通过实践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增加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的自信心。

  二.实习内容

  1.了解认识建筑场地上的各种危险源。

  2.认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

  3.了解某些结构的施工工艺。

  4.理解辅导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

  三.实习时间

  20xx年12月31日

  四.实习地点

  新旅城西区建筑工地

  五.实习概况

  天气的寒冷并没有阻挡大家实习的热情。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当我们一进入工地,不管老师还是工地师傅都要求我们带上安全帽,“安全”是工地上很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首要的问题。建筑生产活动多为露天高空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有些工作危险性较大,是事故多发性行业。每年死亡人数仅次于矿难,居全国各行业的第二位。从伤亡事故数量来看,仅次于矿井,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大很损失,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中的多发性事故不断发生,据统计,因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这五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最新统计显示,20xx年,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015起、死亡1193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11.28%,死亡人数下降了9.89%;其*发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3起、死亡170人(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上升了2.38%,死亡人数下降了2.86%。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作用的结果。据有关统计分析,90%左右的伤亡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8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民工、临时工身上。

  施工安全是工程建设行业建设、维护作业工程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施工安全涵盖了所有的在作业过程中所有的安全问题并且涉及管理、财务及后勤保障的相关内容我国*历来重生产安全事故、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相应的*机构对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工程建设行业人员单位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建筑工程是基本建设之一也安全事故风险较高的行业,建筑故事所涉及的人员、经济、社会等损失所牵扯范围广影响大是历届*所重视的。所以我国*对建筑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并制定了“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建筑工程安全工作方针。近年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力度加大并要求所有建筑工程从建设单位到分包单位配备安全员,并要求对施工作业人员实行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和高危岗位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考试后持证上岗。

  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

  2.以包代管,导致安全管理薄弱。

  3.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监管部门力度不够。

  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培训问题上,现有的培训机制也不健全。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中,经常可以发现工地上民工不戴安全帽,即使有的戴了,也不扣帽扣,而帽扣不扣等于不戴。

  目前,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好的队伍,从工程开工第一天起,就能高起点、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各级主管部门任何时候去检查工地,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此外,我们在工地师傅的带领下,了解认识了许多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还有一些施工标准,比如有:

  1.扣件:其分为十字型和旋转型等,作用是组结钢管支架。

  2.顶托:作用是当某材料支撑长度不够时,可由其代替,但顶托支出长度不能超过25公分,以免影响稳定性。

  3.脚手架:能为工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作业*台。

  4.对拉螺栓:起一个防水和固定模版的作用。

  5.标杆:观测楼层的沉降。

  6.剪刀撑:固定墙面的作用,其钢管长度不大于9米,受力范围不大于81个*方。

  7.塔吊:分为靠墙式和独立式,它的吊重是有规定的。

  8.递泵:可把混泥土送到不同的位置。

  9.悬挑*台:为了向楼上运东西是方便留出的。

  以上只是工地上的一小部分而已,还有许多都是我们以后要接触的,但由于时间关系,工地师傅只给我们介绍了一小部分。

  在现场,我们看到了部分梁的端处有不少伸出来的钢筋头,看上去比较奇怪。于是就问老师是什么东西。老师告诉我们那就是预应力钢筋。说实在的,提起预应力混凝土,我相信没有讲几个同学不知道,但是说到真正的,我估计则没有几个同学真正的见过。这一次参观,使大家能从感官上对一些建筑构造有个直观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粗,在承重柱的四周有细一些的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我们看到上面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我们看到了施工后浇带,里面还有钢筋网。老师告诉我们在施工完成后这些后浇带就会被浇上。在一楼入口处旁边,大家还看到了地下室的通风采光口。

  混泥土的裂缝原因及处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

  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1)合理地分缝分块;(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

  1.质量保证内页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2.砌体结构存在的问题

  3.地面工程存在的问题,

  4.暖卫工程存在的问题,等等。

  如何克服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提倡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施工而言,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材料的损耗等在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会引起重视。

  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实施绿色施工,以便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资源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2.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有。建立安全权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个方面,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立了安全体系之后各个部门要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并且还要注意检查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3.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多管齐下

  管理建筑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的怪圈,要注意多管齐下,要技术、经济、组织三者齐头并进。还要注意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不要仅仅以包代管,更不要管理紧紧地依靠在包工头手里。还有特别要注意安全观路问题,每每我们都会看到因为全管理疏漏而导致的悲剧。

  4.严把质量关、做好验收工作

  建筑施工作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建出质量高的建筑成品出来。所以在社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防止偷工减料,另外还要注意监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验收单位在验收的过程中千万不可马虎、大意,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认真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地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

  建筑施工是建筑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解决建筑施工问题不仅仅是建筑施工者们的问题,也是所有人为共同关心的问题。

  整个实习过程虽然只有一天,收获是不少的,自己的所学和今后的工作实际还是有差距的。这次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接触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东西。许多知识都是以前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通过这次实习,我增强了实践能力,离开了书本,切身来到工地才真正感受到实习的必要性,也使我认识到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实习中我看到了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这一方面与工人的节约意识有关,一方面也与监管人员的统筹管理有关,如果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那么或许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另外,施工现场内外堆放着一些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堆放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能否将这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也是我们可研究的一个问题。总之,目前,我认为很多工程在施工管理中海存在很多不足,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工作后将其运用进去,做出优良的工程。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7

  我是一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年大三下学期6月份时学校安排了一次工地实习,我抽签到的是xx区那边的工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蛮新奇的,因为我之前都没有真正的实践过,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理论的,里面描述的一些东西如果不是亲自去看过,是很难想象出来的,所以我对这次实习的投入时百分之一百的,它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周,但是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起来,收获还是不少的。

  我所去的工地是xx,由xx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xx公司和*轻工业xx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监理,xx建工集团有限责任承建。7号楼和10号楼建筑层数均为地上29+1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均为91.6m,7号楼的建筑面积为15321.961㎡,10号楼的是17545.242㎡。

  我们小组于xx月xx号开始实习,去到那边要转车,将近一个小时半的路程,由于比较远,所以我们都是7点不到就醒来,然后在东门口集合,再一起搭公车去。我们在实习期间时工地的两栋楼均是在建着主楼,这两栋楼在去年12月份就动工了,所以我们没有看到挖土方,搞基础这些工程。去到工地后认识了各位工长,还有几位建院的实习生,他们的实习和我们不同,他们是生产实习,结束就是直接正式成为施工员了的,所以他们的实习时间是蛮久的,他们几个都是一开始就跟着工程了的。这工地的两栋楼都有两个工长在负责,还有两位测量员和一位总工长,另外的有一位水电工和一位资料员,上面的就是生产经理和项目经理,这些人员均是在同一间办公室的,预算员和财务员,还有监理在另外一间办公室,我们跟随的是施工,也就是乙方这边的。这些工长都蛮年轻的,总工长也就是才毕业6年,其他的也是2,3年,都蛮年轻的,所以沟通也不是很难,他们也是很好说话,有什么问题我不懂的问他们后都会很详细的解答,应该说是比较照顾我们吧。

  在这里先感概一下,就是进工地绝对要带安全帽,特别是上到铺满满堂脚手架的楼层,密密麻麻的,虽然是低着头行走,不过有时候也免不了头部碰到钢管的,特别是门口那,因为那有脚手架,而且穿墙螺杆也在那,比较窄小,我每次到这些门口总是挨碰的,如果没有带安全帽,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就是绝对不要踩地上的模板,特别是那些刚刚拆模但没有搬走的,我就是踩中一次,幸好没大碍,听工长们说在工地没有不中招的,再怎么小心翼翼也有疏忽的时候,所以他们都是穿那些有厚板底的鞋子,或者是那种在中间夹了层钢板的,踩上了也不会伤脚的。

  到工地后做得最多的就是放线,虽然不是主力,但是帮忙拉墨线,拉钢尺和拿标尺是经常的事,放线主要是建筑物水*标高测量和模板放线。水*标高测量师采用分层传递法,根据±0.00标高线,将建筑物的标高引至一层柱的竖向钢筋面上,用红油漆标注,并以此层向上传递测量,这些放线任务采用水*仪、标尺,还有钢尺就可以完成,一般是打五零线,如果不方便的话也可以打一米,有了标高就可以知道在浇筑混泥土时厚度的确定,还有弄满堂脚手架时确定净高。模板放线首先是把主横轴和竖轴线打下面一层引上来,然后再以这两条轴线为起点,引出各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中心线和边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模板放线有两次,一次是在刚打好混泥土放一次,另一次是在满堂脚手架上板模板放一次。模板放线虽然主要用到的方法虽然原理是一样的,我放了几次线,发现在细致上也有点不同,不过测量员说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总的来说,这两种放线不怎么用到全站仪,即使用了也是当经纬仪用,关于那些用坐标来确定方位的主要是在建筑物定位时用到,所以我觉得有点遗憾。

  其次是模板工程,主要是注意剪力墙模板是否安装得牢固和上下是否一致,因为在浇筑混泥土剪力墙时,所用到的震动棒震动很大,如果模板不牢固的话很容易发生涨模现象,我在好几处地方都看到了剪力墙某个地方凸出很多,据工长说这就是涨模了;至于怎么支模板,这些都需要工长事先确定模板的组装设计方案,向模板工班组进行讲解怎么操作。

  至于浇筑混泥土我也看了几次,这个是一次性的工作,如果中途被打断的话,一般都要留施工缝。浇筑前应对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垫块是否垫好。而且使用木模板时应在浇筑混泥土前使模板湿润,至于混凝土的强度是在施工图那有说明,工长的工作就是联系好混泥土公司,在浇筑混凝土时要监督是否震动得到位,不要发生缺角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好后也要养护好,我便看到了有一次由于浇筑好混泥土后没有盖上薄膜,刚好之后又下暴雨,导致这次浇筑的混泥土都不怎么好,其表面有一层细沙。

  钢筋工程不是很了解,我们去的时候那两栋楼都是建到十几层了的,那些钢筋数量和长度都是很早就确定好了的,工地那专门有一个钢筋工长,他说是用软件算好钢筋长度,再结合一些经验,钢筋下料就这么出来了,之后的工作就是交给钢筋工班组处理,然后再检查梁、柱和板面钢筋是否是按照施工图的说明来铺设。

  脚手架工程是外包的,至于怎么支脚手架在施工方案那有说明,工长们只需告诉包工头怎么操作,然后主要在每层的满堂脚手架和外边的完工后检查下就OK了。

  总的来说,我感觉施工员的工作就是看懂图纸和确定好施工方案,然后向施工班讲解怎么操作,之后在这些工程完工后检查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话就找包工头来叫他们重新做过。遇到问题要及时处理,如果是大问题的话要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共同商讨处理方法。还有就是要配合监理员的工作和应付上级的检查。其实也觉得他们有时候是很忙,不过有时候是蛮空闲的。

  对于这次实习,我发现如果不实践的话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到了工地后才发现不是知识不会用,而是要学会怎么用,学会变通,把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自己的"不足:首先是理论知识严重不足,掌握得不够扎实,比如说混泥土的振捣时间、振捣方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混泥土开裂的原因,钢筋高出楼面的长度等等,这些概念都很模糊,实习时用到了才知道自己没学好,这些也是不怎么好问工长的,因为都是课本上的东西。其次是对施工图纸的不懂,可能是在课堂时学的都是简单的,片面的,等到了工地后,才发现原来图纸是很复杂的,一大堆图纸,看到头都大,有时候为了确定某个设计标高,需要要看好几张图纸,实际中的标高和设计标高便很容易混淆。我觉得自己首先在看图纸这就不过关了,看来要反省下自己和继续努力啊。还有就是施工规范不是很清楚,致使发现错误后也不知道它是错的。

  当然,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自己的收获,首先就是了解了工地的环境,作为一名男生,以后的工作很可能是从事施工方面的,到那时住在工地就是必然的事了,我去的工地是在城市里,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但如果以后去的工地是小山村的,甚至是荒山野岭的,那也很难说了。其次,去工地后也学会了与工人们打交道,对于一些技术问题可以很好的交流处理。还有我觉得在课本上看到的一些东东,虽然知道概念,但是想不出来是怎么一个模型,通过去工地后才发现原来是这样子的,比如说穿墙螺杆,有时候很多东西描述够仔细的,但不亲自见过,确实是很难想象的,这些也比较容易忘记。,所以,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真理。

  对于这次去工地实习,虽然发现自己很多不足,但是也指出了一条道路,就是在之后一年的学习中要学会懂得这些知识,要不断地弥补着。同时也学会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总之,能学到和体会到的是蛮多的。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8

  20xx年1月5日,在经历了一个多学期的紧张的学习之后,临近期末之时,作为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最后一节课,我们土木工程学院土木114班进行了建筑工地实习活动。实习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为作为学生我们长期都只能在学校里学习,未能与社会进行很好的接触,而这次的实习机会,便能真正的检测我们对于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为将来我们大学毕业之后能在真正的实际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们这次是以班级为单位,分点进行参观的。在进入工地之前,每个人都被严格要求带上安全帽,并不得擅自在参观实习过程中解开安全帽,这边体现了这份工作的危险性以及严苛性!这次我们参观的是一类建于市郊的安置房,也就是所谓的住宅房。其内部结构我们较为熟悉,也更便于我们的学习。

  我们首先如右图所示的楼梯爬上楼层进行参观的。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见,此类楼梯为简单的钢筋混凝土楼梯。并且此类楼梯可能为小型预制件装配的施工方法。其制造特点是运输安装简便,造价较低。能大量的缩短工期时间,方便工作人员作业。并且由于只是施工楼梯,楼梯的宽度较小,旁边用脚手架相互连接,当做扶手来用,起保护作用,可见,在施工现场,很多施工设备都是可以建筑施工人员的聪明智慧下发挥很多种不同作用的。

  当我们上至三楼,发现整层楼的所有结构力学上用来正在整栋楼框架的墙柱都已浇筑完成,但很明显,外部的装饰墙,门框结构还并未浇筑,所以外部都用脚手架给围住了,以防发生安全事故。所以我知道了,一栋楼房的建设光是混凝土的浇筑都是要分很多步骤的,先是首例墙,再是装饰用墙。而外部分装饰用墙,是最后通过空心砖来砌上去的。

  往上看,就能发现楼顶是由许许多多的梁构成的。这幅图就能清楚地发现,有主梁和次梁。主梁指的是在上部结构中,承载各种和在并将其传递至墩台的梁。听班主任介绍,主梁一般是连接于两根柱之间的,也就是搁置于框架柱子上的。而次梁就是搁置在主梁上的。由于主梁是主要的受力构件,所以自重之类的数据都必要经过严格的计算才能得出的。并且主梁除承受自重外,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主梁是重要构件,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次梁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次梁的钢筋伸入主梁的长度只要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即可。

  在楼层的交界处,我发现了宽约100mm的空隙,询问老师后才知道,这叫做防震缝,是为地震区设计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为减轻或防止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它把整栋楼分成了若干个独立单元,能使得地震发生时,减缓房屋的扭转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而在这层楼中间部分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结构,它外部由脚手架封住,向内看去,是直接通向一楼的。这应该就是安装电梯用的井道也就是电梯井。电梯井在建筑上的构造是由井道机房地坑门洞机房孔洞外乎孔洞等构成的。国家要求,凡是普通住宅建筑高于6层的,必须安装电梯。

  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楼顶有一块用毛竹制成的板垫着的一块未浇筑的部分。这应该是为了在施工中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叫做后浇带。它能解决浇筑混凝土时常出现的沉降差问题。还能减缓因为温度导致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因此,后浇带主要分为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这两种。

  在施工现场也会留下许许多多的小“废料”,不过你可别以为这些东西是可以随便扔掉的。他们其实是为之后的施工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的。比如说这些部分露出于混凝土之上的钢筋,这可不是由于计算错误多出来的钢筋,而是在这个地方,要在后期建一块非承重墙。而这些钢

  筋则在底部起联系作用。还有这些管子,也是为之后给排水方面的线路安装做准备的,还有电线的管道,都是事先就已经放置好了的。

  从楼房上下来之后,我同样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施工构件。比如说此图,就是还未浇筑混凝土的钢筋部分。可见,主要的受力筋和架立筋已经由钢箍给锁牢了。外部直径较大的便是主要受力用的受力筋,上面一圈一圈的是钢箍,他能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

  由于是高层建筑,材料的运输不是很方便,所以,塔吊的出现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塔吊,又名塔式起重机,用来吊是公用的钢筋,木,脚手架等施工原材料。并且塔吊原则上是不得吊人的,只能吊材料。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工地都没能遵守这一原则,导致经常出现由于荷载过大发生的施工人员安全事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最后,我们应该向无数为了城市建设而奉献的民工们说声感谢,没有他们的辛勤汗水,也就没有城市的快速发展。

  通过这次耗时一个多小时的实习参观,使得我对于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深了印象。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通过实地探访,让我了解到了许多真正的建筑结构。而这样的实习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接触中才能更好地提供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之地。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9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__施工现场,并听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的演讲。经过几天的实习学习,我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的东西,受益颇丰。

  一、实习目的

  为了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与管理能力,除了在学校里开设的管理学课程需要认真学习外,要把握机会在更多的时候学习管理的技巧,获得将来在工程现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因此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来到一处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实习。

  二、实习时间

  20xx年x月x日

  三、实习地点

  __施工现场

  四、实习过程

  在深入工地一线的参观,我们确切的看到了以往只在书中听说过的各式各样的模板、钢筋架、雄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高压泵车、混凝土浇筑管道、不同型号的塔式吊车等等施工现场不可缺乏的现代化设备与工具。下面是关于塔吊的施工与混凝土养护的专题调研。

  1、塔吊的施工过程和原理

  塔吊是工地上一种常用的起重设备,主要用的是杠杆原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查资料,我对塔吊的升降原理有了充分的了解:塔吊塔身是模块化设计,由多个长方形塔身钢架连接而成,在塔柱里面装有一个油压千斤顶,想要升高塔身就用千斤顶,然后升高,将塔柱伸长,再用自身的吊臂吊起一段柱身放进去,再缩起千斤顶,就这样往塔身下放一个模块。塔吊的横杆也就是起重臂是固定在有转盘的大套筒中,而塔吊的基座相当于一个小套筒,大套筒在小套筒中的滑升,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小套筒的连接件,随之将大套筒滑升至施工高度。

  2、不同类型混凝土的养护

  现场的实习让我更加充分的学到为了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对不同的部位选用如下的养护方法:

  (1)首先,对于梁板等水*构件采用覆盖浇水养护。在*均气温高于+5℃的自然条下,用覆盖材料对混凝土表面加以在覆盖并浇水养护,使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适当温度和湿度条件。

  (2)其次,对于混凝土柱采用薄膜布养护。采用不透水、气的薄膜布养护,用薄膜布把柱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的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其优点是不必浇水,操作方便,能重复使用,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加速模具的周转。养护时必须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结水。

  (3)再次,对于墙体混凝土要采用薄膜养生液养护。薄膜养生液养护是将可成膜的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结成一层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封闭混凝土中的水份不再被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

  最后在教室的视频学习和老师讲座中,我能够将实习与相所学理论的知识结合,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体会到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工作特点,熟悉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各种技术和管理工作,在实习中,我发觉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为下一学期的专业课学习做好了想准备。此外,通过实习,我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对建筑施工的理性认识。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学会了不少东西,也让我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有所思考。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当我摆正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以放松的心情,充沛的精力重新回到紧张的学习工作当中时。

  五、实习总结

  在工程现场的实习,我知道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没有了专业知识,我们什么都不是,根本没有可能去指导工人进行施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学好各门专业课程,如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材料力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将在未来工作中实际需要到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的。

  此次实习我们走出了学校,来到了工地实习是一次很好的启蒙活动。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够在以后的道路上指导我走向成功。我们的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却仍在继续,需要我们更多更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10

  为了通过参观典型建筑,建筑工地,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本专业的概貌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我们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学校组织了一次参观建筑工地的实习。

  一、实习时间

  20xx年x月x日

  二、实习地点

  __小区、__体育馆施工现场、学校实验室

  三、实习内容

  (一)建筑外观

  第一天下午,同学们来到__小区,参观该小区。一路上指导老师就所看到的建筑给我们进行讲解,并给我们分析某一构造设置的作用,设置原因,设计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具体的问题,告诉我们现行建筑规范是怎样规定的。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及时发现问题并请老师解答,并及时作记录。通过大家有针对性的问答,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可以在建筑物顶上安装成排的短型避雷针,使其具有传统避雷针的效果同时又不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虽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节约能源,但是规范禁止用户自行安装,以免影响建筑的整体外观,但可以在建筑物设计时将其统一规划、安装。我们还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该小区的设计理念是“爸爸是湖,妈妈是溪,我是快乐的小鱼儿”。事实上,这一设计理念也在设计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小区中的湖、小溪与周围的精致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

  (二)建筑施工

  第二天下午,同学们又到__体育馆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在施工现场的外面,我们惊喜的发现,这个建筑的设计单位就是我们学校的建筑设计研究院。所以同学们都很激动,参观过程中似乎也更加积极了。在现场,我们看到了部分梁的端处有不少伸出来的钢筋头,看上去比较奇怪。于是就问老师是什么东西。老师告诉我们那就是预应力钢筋。说实在的,提起预应力混凝土,我相信没有讲几个同学不知道,但是说到真正的,我估计则没有几个同学真正的见过。这一次参观,使大家能从感官上对一些建筑构造有个直观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现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粗,在承重柱的四周有细一些的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在三楼,我们看到上面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在一楼,我们看到了施工后浇带,里面还有钢筋网。老师告诉我们在施工完成后这些后浇带就会被浇上。在一楼入口处旁边,大家还看到了地下室的通风采光口。

  (三)建筑内部

  第三天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实习。地点在学校的结构实验室。由于是大型的实验室,并且实验内容比较特殊,所以这个建筑的设计也有很多特别的地方。实验室采用大跨度,框架结构,其中屋顶为网架结构。在实验室的柱顶上安有预埋件和钢板,通过螺栓节点连接屋顶的*板网架。据老师讲,采用*板网架和螺栓节点,适合于跨度不大的结构(50-60m)。在建筑组合上采用了错层的组合方式。建筑主体空间为实验室,在南面又加设了第二层,作为办公室。

  由于实验的要求,实验室中设置了10t的吊车,相应就有吊车梁。这一点与工业建筑很像。但据指导老师说,在吊车梁与高侧窗的设置上有点问题。高侧窗正好被吊车梁挡住,影响了其采光作用的发挥。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⑴在当初设计时就考虑吊车梁和高侧窗的相对标高,以免发生这种遮挡的问题。此外,在设计这种大型的车间形式的建筑物时,最好设在其相邻建筑物的南面,以免影响高侧窗采光。但这个实验室在这一点上设计的并不太合适,因为它建在建筑材料实验室的北面,采光会受到其影响。

  ⑵在屋顶增加几条条形采光带,增加采光,以补偿侧窗造成的采光不足。但应注意屋顶的防水问题。实验室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地面。为增强建筑的刚度,墙和地面采用的整浇施工。据给我们讲解的指导老师说,实验室内北部地面厚达1.2m,全为轻钢砼材料,因为北面安置有大型实验仪器,实验时对地面产生很大的荷载。而南面地面则和墙的厚度一样,采用预应力砼材料做成,为地面自承重。由于地面厚度相差较大,我们看到在厚薄地面的交界处出现了裂缝,但指导老师说,这并不影响使用,也不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这使我们放心下来。

  四、实习总结

  通过参观实际建筑,我们增加对建筑的认识程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参观和老师的讲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的优缺点,我们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为以后自己的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实习,我们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通过在实际施工现场的参观实习,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推荐访问:工地 实习报告 参观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10篇】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1 参观工地实训报告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