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政府建设调研报告9篇(完整文档)

2023年政府建设调研报告9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10-11 14:1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县政府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府建设调研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9篇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篇1

县政府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上下大力精心谋划项目、大力引进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与纪委、组织部、工业园区、招商局等同志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如何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南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建设,以“四铁”精神整治和优化积极发展环境,使全县上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一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受到了及时查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城县成立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县纪委设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明确了由县纪委牵头统一负责。全县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挂点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环境相对健全。依据省市有关政策并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南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从优质服务、规范执法、监督约束等方面入手,优化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到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效能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跟踪服务,兑现优惠政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四是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查处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企业“三乱”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索拿卡要的情况基本杜绝。

二、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县少数机关仍存在衙门习气重、政令不畅通、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有些本来正确的决策,由于某些部门作风问题、效能问题,造成难以有效贯彻落实,甚至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行政审批环节多、办事难还不同程度存在。“两集中、两到位”存在“两张皮”问题,“人员、项目、授权”不到位、不彻底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单位明则以文件形式授权给窗口审批办理,实则窗口无权审批,“行政许可窗口”实为“行政受理窗口”、“行政发证窗口”,“行政全许可”变为“行政半许可”,使服务对象在窗口与部门之间两头跑。

2、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职能部门深入基层、企业主动了解情况不够,主动帮助基层、企业解决问题不够;工作拖拉,“限时办结”执行不力;遇事相互推诿扯皮、“一次性告知”亟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习气,“门虽不难进、脸也不难看、但事仍难办”,服务效果上表现为“四个不一样”,即领导出面与不出面不一样,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

3、执法行为有待规范。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4、部门利益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视部门利益至上,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对县里的政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执行不到位,用系统的规定顶县里的政策,当面表态很好,会后我行我素,顶、抗、拖、磨等现象依然存在。

5、项目建设环境不优。企业周边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只要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开工,一些霸头恶势力、地方势力就闻风而动,敲诈勒索、滋扰生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主要概况为以下为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效能建设落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得好的单位,都是“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措施得力的单位。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效能建设认识不足 ,整天打着部门“小算盘”,阳奉阴违,使单位“职能归并不到位”、“项目进入不到位”、“程序设置不到位”。

2、配套制度不全。一些单位在推进行政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没有很好地统筹办事流程和手续简化;一些涉及多个部门分管的工作,在责任落实上不够明确,造成一些部门对有利益的事项相互争,没利益有责任的事项相互推,影响了行政服务效率,群众意见较大。

3、宗旨意识不强。一些干部职工缺乏责任感、紧迫感,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作风要求不严,与形势发展要求脱节,久而久之形成了工作惰性,导致纪律散漫、作风拖沓,工作效率低下,客商和群众找他办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缺乏责任心。

4、监督监督不实。一些单位的办事流程、办事时效、收费依据等方面事项不够公开,群众、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难于进行监督,对散漫、拖拉的行为打击不够有力。

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竞争的“着力点”来抓,把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善投资软环境,作为赢得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素。过去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基本做法是减费让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减费让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依靠软环境建设的比较优势来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吸引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提升地方竞争力,就是发展地方生产力。

(一)围绕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

提升机关效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必须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把强化各级领导的优化发展环境意识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观念。

1、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规范权力作为切入点,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作风建设,加大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

2、树立争先有为的意识。各部门都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内涵,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自己的差距,盯住追赶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着力在争先进位上下功夫。

3、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要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勇于去闯,勇于去开拓,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活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为人民群众创政绩的观念,勇于摒弃一切私心杂念,树立服务、服从经济发展的大局观,摈弃狭隘的部门利益,尽快形成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用发展创建事业的良好氛围。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篇2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区政府和区级有关部门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按照“保重点、保民生、保发展”的工作基调,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攻坚克难,狠抓落实,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区今年计划安排政府投资项目 97只,总投资xx年计划投资35.34亿元,截至9月底,已开工28只,开工率达93.33%,完成投资2 .4 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60.58 %。完成实绩较好,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工作推进中,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全力推进。区政府在今年工作中,突出保障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科学合理安排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全力保障重点政府投资项目的推进。一是建立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区四套班子和乡镇部门领导实行重大项目联系制,及时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加大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保障、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督促协调。二是明确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在项目开始前,区政府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单位,明确项目的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要求,建立和完善“每月报、季度查、年终考”的工作机制,把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到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三是加强疑难问题协调处理。区政府建立重点项目双月汇报制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程,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全力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攻坚克难,破解要素。今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影响,土地、资金、环境的要素保障问题比较突出,给重点项目的推进增加了新的难度,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想方设法,努力破解要素瓶颈。一是加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通过“向上争指标、挖潜产指标、存量盘指标”等方式,努力保障项目建设土地需求。30只政府重点项目共争取4390亩土地利用指标,其中争取虞北平原整治工程3252.5亩“带帽”建设用地指标。二是加大建设项目融资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搭好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低利率专项贷款,争取上级资金扶持2亿元,成功发行第五期城建公司企业债券 8亿元,有力破解了资金保障难题。三是加强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各职能部门积极实施干部下派,力量下沉,咬定目标,按照时间节点,讲究方式方法,做细做实工作,妥善解决征地拆迁难题,确保了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三)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今年以来,区政府十分注重管理机制的创新,制订出台《xx年上虞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扩大有效投资工作考核办法》,着力规范管理,强化投资绩效。一是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坚持“量入为出、综合平衡、保障重点、优化结构”的计划编制原则,科学合理安排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今年重点政府投资项目调整数量大幅减少。二是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建立“双查双报”制、绩效评估制、中介监管制等制度,累计节省财政资金xx多万元,项目设计变更数同比下降40%。三是强化项目质量安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始终坚持政府投资项目“质量、进度、安全”并重,严格落实好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进度不快、工作不力、安全不佳、服务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理,加强规范管理,确保项目安全。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是项目进展不够平衡。部分新开工项目未能按节点计划开工,如三环东路快速路和尾水提标改造工程未能按计划要求开工,下半年开工的新建项目任务还较重。部分续建项目进展偏慢,未能按时竣工,有的项目配套施工迟缓,如江东北路和北延工程配套施工尚需抓紧。

二是项目监管尚需加强。个别项目协调机制不够顺畅,重点项目推进和管理尚需加强,项目质量、资金使用、安全生产、投资绩效等监管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如高铁xx区域建设项目较多,大型工程车辆进出频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进一步加强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三是要素制约比较突出。今年我区建设项目多,投资规模大,受融资平台土地抵押权证清理,部分建设项目融资较难,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项目征地、拆迁政策处理不够顺畅,对钉子户、滞留户缺乏有效手段,个别项目施工受阻,影响工程推进。

三、下步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目标,强化项目攻坚。一是要进一步加快计划项目的实施。把握时间节点,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倒排计划,落实措施,促进项目抓紧落实。尤其对尚未开工和投资进度明显滞后的项目要实施跟踪督查,组织攻坚,确保工程如期完成。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推进机制。今年我区政府投资项目多,涉及面广,一些项目情况复杂多变,实施难度大,各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形成推进合力,及时有效解决工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优化建设环境,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三是要进一步跟紧有关项目配套工程。加强项目统筹,同步推进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施项目有序协调进行。

(二)多措并举,强化要素保障。一是要化解项目资金紧缺矛盾。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整合财政性资金,精心做好融资工作,大力拓宽筹资渠道,重视融资成本,加强招商引资,深化银项对接,多措并举做好资金保障。二是要化解项目用地紧缺矛盾。做好用地保障,加快推进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的"清理,积极向上争取指标,尽最大努力解决重点项目用地及有关安置用地指标。三是要破解项目征地、拆迁等难题。抓紧做好征地、拆迁的政策处理,确保项目快速推进。

(三)规范管理,强化投资绩效。一是要加强项目规范管理,注重质量监管,落实重点建设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确保工程质量。二是要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监督制度,严格项目的预算编制,加强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开展项目绩效评估工作,重点了解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计划安排使用情况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倡节约,杜绝浪费,切实提高投资效益。三是要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实行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全过程跟踪监督,加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保证重点工程招投标工作规范、透明。

(四)充分论证,强化项目前期。一是要科学谋划重大建设项目,结合上虞的财力,分清重点工程的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建设进度,科学安排建设项目,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要认真总结多年来项目建设各环节如征地拆迁、融资、审批等方面的经验,统筹考虑政策、土地、资金要素等,充分论证项目必要性、可行性,慎重确定项目。二是要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条件成熟项目列入省重点。要针对因前期准备不充分而造成开工不动工等情况,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抓紧实施。同时,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筹谋划xx年开工项目和续建项目。三是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决策、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努力完成今年的重点项目投资任务。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篇3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上下大力精心谋划项目、大力引进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与纪委、组织部、工业园区、招商局等同志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如何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南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建设,以“四铁”精神整治和优化积极发展环境,使全县上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一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受到了及时查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城县成立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县纪委设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明确了由县纪委牵头统一负责。全县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挂点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环境相对健全。依据省市有关政策并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南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从优质服务、规范执法、监督约束等方面入手,优化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到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效能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跟踪服务,兑现优惠政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四是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查处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企业“三乱”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索拿卡要的情况基本杜绝。

二、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县少数机关仍存在衙门习气重、政令不畅通、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有些本来正确的决策,由于某些部门作风问题、效能问题,造成难以有效贯彻落实,甚至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行政审批环节多、办事难还不同程度存在。“两集中、两到位”存在“两张皮”问题,“人员、项目、授权”不到位、不彻底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单位明则以文件形式授权给窗口审批办理,实则窗口无权审批,“行政许可窗口”实为“行政受理窗口”、“行政发证窗口”,“行政全许可”变为“行政半许可”,使服务对象在窗口与部门之间两头跑。

2、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职能部门深入基层、企业主动了解情况不够,主动帮助基层、企业解决问题不够;工作拖拉,“限时办结”执行不力;遇事相互推诿扯皮、“一次性告知”亟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习气,“门虽不难进、脸也不难看、但事仍难办”,服务效果上表现为“四个不一样”,即领导出面与不出面不一样,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

3、执法行为有待规范。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4、部门利益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视部门利益至上,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对县里的政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执行不到位,用系统的规定顶县里的政策,当面表态很好,会后我行我素,顶、抗、拖、磨等现象依然存在。

5、项目建设环境不优。企业周边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只要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开工,一些霸头恶势力、地方势力就闻风而动,敲诈勒索、滋扰生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主要概况为以下为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效能建设落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得好的单位,都是“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措施得力的单位。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效能建设认识不足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上下大力精心谋划项目、大力引进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与纪委、组织部、工业园区、招商局等同志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如何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南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建设,以“四铁”精神整治和优化积极发展环境,使全县上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一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受到了及时查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城县成立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县纪委设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明确了由县纪委牵头统一负责。全县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挂点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环境相对健全。依据省市有关政策并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南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从优质服务、规范执法、监督约束等方面入手,优化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到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效能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跟踪服务,兑现优惠政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四是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查处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企业“三乱”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索拿卡要的情况基本杜绝。

二、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县少数机关仍存在衙门习气重、政令不畅通、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有些本来正确的决策,由于某些部门作风问题、效能问题,造成难以有效贯彻落实,甚至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行政审批环节多、办事难还不同程度存在。“两集中、两到位”存在“两张皮”问题,“人员、项目、授权”不到位、不彻底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单位明则以文件形式授权给窗口审批办理,实则窗口无权审批,“行政许可窗口”实为“行政受理窗口”、“行政发证窗口”,“行政全许可”变为“行政半许可”,使服务对象在窗口与部门之间两头跑。

2、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职能部门深入基层、企业主动了解情况不够,主动帮助基层、企业解决问题不够;工作拖拉,“限时办结”执行不力;遇事相互推诿扯皮、“一次性告知”亟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习气,“门虽不难进、脸也不难看、但事仍难办”,服务效果上表现为“四个不一样”,即领导出面与不出面不一样,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

3、执法行为有待规范。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4、部门利益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视部门利益至上,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对县里的政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执行不到位,用系统的规定顶县里的政策,当面表态很好,会后我行我素,顶、抗、拖、磨等现象依然存在。

5、项目建设环境不优。企业周边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只要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开工,一些霸头恶势力、地方势力就闻风而动,敲诈勒索、滋扰生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主要概况为以下为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效能建设落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得好的单位,都是“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措施得力的单位。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效能建设认识不足,整天打着部门“小算盘”,阳奉阴违,使单位“职能归并不到位”、“项目进入不到位”、“程序设置不到位”。

2、配套制度不全。一些单位在推进行政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没有很好地统筹办事流程和手续简化;一些涉及多个部门分管的工作,在责任落实上不够明确,造成一些部门对有利益的事项相互争,没利益有责任的事项相互推,影响了行政服务效率

,群众意见较大。

3、宗旨意识不强。一些干部职工缺乏责任感、紧迫感,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作风要求不严,与形势发展要求脱节,久而久之形成了工作惰性,导致纪律散漫、作风拖沓,工作效率低下,客商和群众找他办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缺乏责任心。

4、监督监督不实。一些单位的办事流程、办事时效、收费依据等方面事项不够公开,群众、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难于进行监督,对散漫、拖拉的行为打击不够有力。

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竞争的“着力点”来抓,把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善投资软环境,作为赢得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素。过去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基本做法是减费让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减费让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依靠软环境建设的比较优势来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吸引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提升地方竞争力,就是发展地方生产力。

(一)围绕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

提升机关效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必须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把强化各级领导的优化发展环境意识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观念。

1、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规范权力作为切入点,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作风建设,加大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

2、树立争先有为的意识。各部门都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内涵,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自己的差距,盯住追赶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着力在争先进位上下功夫。

3、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要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勇于去闯,勇于去开拓,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活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为人民群众创政绩的观念,勇于摒弃一切私心杂念,树立服务、服从经济发展的大局观,摈弃狭隘的部门利益,尽快形成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用发展创建事业的良好氛围。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篇4

党的十八大在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难看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不论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都必须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作为检验的最终标准。提升政府效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以全面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以加强思想、作风、制度、业务、廉政、能力等为内容的综合性能力建设和绩效改进活动。根据市政协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由市政协副主席冯霞带队,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效能政府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以“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流程再造为核心,全面开展了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绩效考核、行政文化“四位一体”的效能政府建设,最大限度地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地推进审批流程再造。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和流程再造,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体制突破,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实现了各部门审批处实体进驻、优化审批。按照“撤一建一”原则,由市编办发文,对市直各部门成立审批处,进驻中心的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16个部门和其他社会服务的18个部门共34个部门,将过去分散在106个处的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各部门新成立的审批处,新成立的审批处整建制集中进驻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审批权的相对集中。以“人员进驻、首席授权、定岗定责、细化流程”四个环节为标准和抓手细化落实。

二是顶层设计,再造了“一核三联动”系统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我市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埃森哲公司等国内外顶级咨询机构合作,运用最新研究成果指导流程再造实践。

三是联合审批,创新“一口进出、限时办结、并联办理、闭环运行”机制。实现了统一登记受理审批事项,推行了四个阶段层面的并联审批,形成了4个层次在中心的流程闭环运行。

四是电子固化,对流程运行全程管控,创新权力运行的约束、监督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电子化流程,结合“两集中、两到位”和新流程的试运行,同步完善了电子审批网络系统。

五是纪检监察贴身跟进。市纪委监察局强化落实太原市效能投诉办法和集中监察、专项监察、电子监察、绩效监察等四项效能监察机制,定期对流程再造推进情况监督检查,以铁的纪律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落实。

总的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在市级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下,我市的以行政审批改革,“两集中、两到位”为突破口,开展效能政府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我市建设全国一流的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当前政府部门行政事务日趋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凸显,如何有效回应社会公众需求,改进政府机关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的满意度与公信力,成为当前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一些机关存在的“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我市在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比如:部分干部对提高政府效能的认识不清。还没有认识到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是新形势下服务大局的有效体现。加上机关缺乏竞争机制,干部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这对改进工作、提高效能是一种极大的阻力。有些行政部门还存在办事拖拉、相互扯皮、不讲行政成本,浪费严重等。在作风上表现为官僚主义,把职位、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途径和手段。有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

还有些行政机关结构、职责的配置还不尽科学。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有些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行政人员分类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流动,不能人尽其才。考核任用制度不健全。有些不正之风尚待进一步治理。形式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腐败现象的存在,就会严重影响广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腐蚀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影响国家机关内部组织的健康,影响机关效能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政府效能建设的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的手段和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政府效能建设不可能简单依靠运动式的集中活动取胜,要有效地发挥效能建设的作用,核心和关键在于构建起职责明确、奖惩分明、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激励制约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推动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

(一)进一步创新和深化政府效能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权力观和现代行政管理理念,在继承以往政府效能建设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政府效能建设。一是要创新政绩考评制度。转变传统的政绩考评观念,按照精准化、具体化、数字化的原则,互动、科学地制定考评指标。将绩效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的全过程。二是要创新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以反思传统政府业务流程弊端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以计划控制职能为基础的任务分工流程设计,打破政府职能分工与机构层级的界限,实现单向性、分散性的工作方式向多维性、集成性工作方式的转变,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建立协调的行政运行体系和服务流程模式。实现政府审批业务流程优化。三是要创新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在强化重大事故后问责和对主要干部进行问责的基础上,建立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重点关注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政府效能建设中存在的“得过且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庸、懒、散”问题和行政作风,逐步建立起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从源头上破解效能建设“中梗阻”难题,转变工作作风。四是创新奖惩激励的干部管理制度。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标准创新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干部管理机制和公开、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发挥每个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质的飞跃,推进政府高效运转。

(二)逐步构建跨部门跨单位的政府联动协调平台。在原有政府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和公共服务功能分割局面,充分整合政府管理资源,简化办事程序,围绕公共服务的过程与结果,实现组织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实现各部门及职能的协同,逐步形成资源利用更加科学、流动灵活、富有弹性、参与度高的新型行政结构,最大限度方便民众。要开展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适度分开的试点工作。为减少权力过于集中、部门利益化和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在强化权力监督与权力制衡的基础上,探索政策制定、执行、监督适度分开、相互协调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针对当前政府职能重叠交叉的现状,逐步整合和归并相同或相近的机构职能,有选择地设立宽职能的部委机构,切实减少部门分工过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顽疾。

(三)构建政府效能建设的保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适应现实发展趋势要求完善相关制度。一要统筹推进政府效能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应以绩效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政府效能建设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规范办事制度,解决“自由裁量权行使和办事不规范”问题;建立岗位职责制度,依法确认行政权力,解决“职责不清”和“无责任行政”问题;将具体的行政事务分解到每个行政人员身上,具体谁干什么、怎么干、什么要求和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督促行政行为的规范与有效。二要优化整合政府效能建设的组织保障。当前应该明晰政府职能的范围及权力的行事深度,以精简、统一、协调为原则,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合理调整政府层级与幅度,探索职能统一基础上的大部门体制,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制度与协调,各地各部门应依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职能相同及职责相近的部门,理顺各个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职能交叉及空白领域,合理设置内设部门和工作岗位,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逐步消除行政层级过多、行政机构关系复杂、职责分工过细、机构臃肿、政府成本过高等问题。三要合理建构政府效能建设的权力运行体系。政府效能建设需要一个规范有序、便民高效、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体系,必须综合协调好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真正达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体系运行目标。效能建设要紧紧围绕行政体制改革目标,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总体要求,不断规范完善,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深化发展。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篇5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上下大力精心谋划项目、大力引进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与纪委、组织部、工业园区、招商局等同志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如何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南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建设,以“四铁”精神整治和优化积极发展环境,使全县上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一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受到了及时查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城县成立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县纪委设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明确了由县纪委牵头统一负责。全县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挂点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环境相对健全。依据省市有关政策并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南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从优质服务、规范执法、监督约束等方面入手,优化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到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效能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跟踪服务,兑现优惠政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四是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查处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企业“三乱”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索拿卡要的情况基本杜绝。

二、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县少数机关仍存在衙门习气重、政令不畅通、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有些本来正确的决策,由于某些部门作风问题、效能问题,造成难以有效贯彻落实,甚至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行政审批环节多、办事难还不同程度存在。“两集中、两到位”存在“两张皮”问题,“人员、项目、授权”不到位、不彻底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单位明则以文件形式授权给窗口审批办理,实则窗口无权审批,“行政许可窗口”实为“行政受理窗口”、“行政发证窗口”,“行政全许可”变为“行政半许可”,使服务对象在窗口与部门之间两头跑。

2、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职能部门深入基层、企业主动了解情况不够,主动帮助基层、企业解决问题不够;工作拖拉,“限时办结”执行不力;遇事相互推诿扯皮、“一次性告知”亟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习气,“门虽不难进、脸也不难看、但事仍难办”,服务效果上表现为“四个不一样”,即领导出面与不出面不一样,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

3、执法行为有待规范。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4、部门利益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视部门利益至上,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对县里的政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执行不到位,用系统的规定顶县里的政策,当面表态很好,会后我行我素,顶、抗、拖、磨等现象依然存在。

5、项目建设环境不优。企业周边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只要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开工,一些霸头恶势力、地方势力就闻风而动,敲诈勒索、滋扰生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主要概况为以下为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效能建设落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得好的单位,都是“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措施得力的单位。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效能建设认识不足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上下大力精心谋划项目、大力引进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与纪委、组织部、工业园区、招商局等同志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如何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南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建设,以“四铁”精神整治和优化积极发展环境,使全县上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一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受到了及时查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城县成立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县纪委设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明确了由县纪委牵头统一负责。全县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挂点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环境相对健全。依据省市有关政策并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南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从优质服务、规范执法、监督约束等方面入手,优化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到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效能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跟踪服务,兑现优惠政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四是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查处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企业“三乱”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索拿卡要的情况基本杜绝。

二、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县少数机关仍存在衙门习气重、政令不畅通、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有些本来正确的决策,由于某些部门作风问题、效能问题,造成难以有效贯彻落实,甚至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行政审批环节多、办事难还不同程度存在。“两集中、两到位”存在“两张皮”问题,“人员、项目、授权”不到位、不彻底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单位明则以文件形式授权给窗口审批办理,实则窗口无权审批,“行政许可窗口”实为“行政受理窗口”、“行政发证窗口”,“行政全许可”变为“行政半许可”,使服务对象在窗口与部门之间两头跑。

2、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职能部门深入基层、企业主动了解情况不够,主动帮助基层、企业解决问题不够;工作拖拉,“限时办结”执行不力;遇事相互推诿扯皮、“一次性告知”亟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习气,“门虽不难进、脸也不难看、但事仍难办”,服务效果上表现为“四个不一样”,即领导出面与不出面不一样,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

3、执法行为有待规范。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4、部门利益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视部门利益至上,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对县里的政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执行不到位,用系统的规定顶县里的政策,当面表态很好,会后我行我素,顶、抗、拖、磨等现象依然存在。

5、项目建设环境不优。企业周边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只要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开工,一些霸头恶势力、地方势力就闻风而动,敲诈勒索、滋扰生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主要概况为以下为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效能建设落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得好的单位,都是“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措施得力的单位。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效能建设认识不足,整天打着部门“小算盘”,阳奉阴违,使单位“职能归并不到位”、“项目进入不到位”、“程序设置不到位”。

2、配套制度不全。一些单位在推进行政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没有很好地统筹办事流程和手续简化;一些涉及多个部门分管的工作,在责任落实上不够明确,造成一些部门对有利益的事项相互争,没利益有责任的事项相互推,影响了行政服务效率

,群众意见较大。

3、宗旨意识不强。一些干部职工缺乏责任感、紧迫感,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作风要求不严,与形势发展要求脱节,久而久之形成了工作惰性,导致纪律散漫、作风拖沓,工作效率低下,客商和群众找他办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缺乏责任心。

4、监督监督不实。一些单位的办事流程、办事时效、收费依据等方面事项不够公开,群众、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难于进行监督,对散漫、拖拉的行为打击不够有力。

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竞争的“着力点”来抓,把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善投资软环境,作为赢得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素。过去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基本做法是减费让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减费让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依靠软环境建设的比较优势来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吸引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提升地方竞争力,就是发展地方生产力。

(一)围绕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

提升机关效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必须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把强化各级领导的优化发展环境意识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观念。

1、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规范权力作为切入点,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作风建设,加大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

2、树立争先有为的意识。各部门都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内涵,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自己的差距,盯住追赶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着力在争先进位上下功夫。

3、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要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勇于去闯,勇于去开拓,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活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为人民群众创政绩的观念,勇于摒弃一切私心杂念,树立服务、服从经济发展的大局观,摈弃狭隘的部门利益,尽快形成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用发展创建事业的良好氛围。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篇6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意见》科学总结近年来各地推进乡镇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乡镇政府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领会《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镇政府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部署要求,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镇工作,多次深入乡镇调研,要求乡镇要把为民服务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城乡基层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乡镇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这是加强乡镇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需要。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机关,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执行者,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政府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一些乡镇政府还存在服务理念滞后、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增强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准确把握《意见》的部署要求

《意见》明确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

一是把握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意见》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准确把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以增强乡镇干部的宗旨意识为关键,以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为重点,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有效提升乡镇政府的服务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民生诉求,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分类指导;到2022年,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乡镇政府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要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意见》提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着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扩大乡镇政府服务管理权限,对直接面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乡镇政府;推进乡镇行政执法改革,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探索乡镇综合执法的有效形式,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和站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

三是要优化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意见》指出,要按照区域覆盖、制度统筹、标准统一的要求,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改进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县乡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四是要创新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意见》强调,要建立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引导多方力量参与乡镇公共服务提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和反馈机制,强化群众对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是要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保障。《意见》指出,要切实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引领功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乡镇工作特点的干部管理制度;改进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评价奖惩机制,建立科学化、差别化的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乡镇政府监督管理,推进乡镇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责。

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强化协作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应当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实施意见或方案。地方各级党委都应当把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意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制定配套措施,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二是要发挥乡镇政府的主体作用。乡镇政府应当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对照《意见》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实施部署,从体制是否健全、机制是否完善、方式是否科学、群众是否满意等方面查找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强化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推进服务能力建设的成效。

三是要抓好学习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乡镇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部署要求上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意见》的宣传解读,促进有关方面全面准确理解《意见》,为《意见》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要加强督促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推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尊重地方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各级民政部门要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尽在好范文网范文网。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篇7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区政府和区级有关部门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按照“保重点、保民生、保发展”的工作基调,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攻坚克难,狠抓落实,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区今年计划安排政府投资项目 97只,总投资xx年计划投资35.34亿元,截至9月底,已开工28只,开工率达93.33%,完成投资2 .4 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60.58 %。完成实绩较好,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工作推进中,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全力推进。区政府在今年工作中,突出保障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科学合理安排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全力保障重点政府投资项目的推进。一是建立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区四套班子和乡镇部门领导实行重大项目联系制,及时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加大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保障、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督促协调。二是明确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在项目开始前,区政府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单位,明确项目的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要求,建立和完善“每月报、季度查、年终考”的工作机制,把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到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三是加强疑难问题协调处理。区政府建立重点项目双月汇报制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程,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全力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攻坚克难,破解要素。今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影响,土地、资金、环境的要素保障问题比较突出,给重点项目的推进增加了新的难度,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想方设法,努力破解要素瓶颈。一是加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通过“向上争指标、挖潜产指标、存量盘指标”等方式,努力保障项目建设土地需求。30只政府重点项目共争取4390亩土地利用指标,其中争取虞北平原整治工程3252.5亩“带帽”建设用地指标。二是加大建设项目融资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搭好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低利率专项贷款,争取上级资金扶持2亿元,成功发行第五期城建公司企业债券 8亿元,有力破解了资金保障难题。三是加强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各职能部门积极实施干部下派,力量下沉,咬定目标,按照时间节点,讲究方式方法,做细做实工作,妥善解决征地拆迁难题,确保了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三)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今年以来,区政府十分注重管理机制的创新,制订出台《xx年上虞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扩大有效投资工作考核办法》,着力规范管理,强化投资绩效。一是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坚持“量入为出、综合平衡、保障重点、优化结构”的计划编制原则,科学合理安排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今年重点政府投资项目调整数量大幅减少。二是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建立“双查双报”制、绩效评估制、中介监管制等制度,累计节省财政资金xx多万元,项目设计变更数同比下降40%。三是强化项目质量安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始终坚持政府投资项目“质量、进度、安全”并重,严格落实好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进度不快、工作不力、安全不佳、服务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理,加强规范管理,确保项目安全。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是项目进展不够平衡。部分新开工项目未能按节点计划开工,如三环东路快速路和尾水提标改造工程未能按计划要求开工,下半年开工的新建项目任务还较重。部分续建项目进展偏慢,未能按时竣工,有的项目配套施工迟缓,如江东北路和北延工程配套施工尚需抓紧。

二是项目监管尚需加强。个别项目协调机制不够顺畅,重点项目推进和管理尚需加强,项目质量、资金使用、安全生产、投资绩效等监管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如高铁xx区域建设项目较多,大型工程车辆进出频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进一步加强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三是要素制约比较突出。今年我区建设项目多,投资规模大,受融资平台土地抵押权证清理,部分建设项目融资较难,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项目征地、拆迁政策处理不够顺畅,对钉子户、滞留户缺乏有效手段,个别项目施工受阻,影响工程推进。

三、下步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目标,强化项目攻坚。一是要进一步加快计划项目的实施。把握时间节点,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倒排计划,落实措施,促进项目抓紧落实。尤其对尚未开工和投资进度明显滞后的项目要实施跟踪督查,组织攻坚,确保工程如期完成。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推进机制。今年我区政府投资项目多,涉及面广,一些项目情况复杂多变,实施难度大,各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形成推进合力,及时有效解决工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优化建设环境,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三是要进一步跟紧有关项目配套工程。加强项目统筹,同步推进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施项目有序协调进行。

(二)多措并举,强化要素保障。一是要化解项目资金紧缺矛盾。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整合财政性资金,精心做好融资工作,大力拓宽筹资渠道,重视融资成本,加强招商引资,深化银项对接,多措并举做好资金保障。二是要化解项目用地紧缺矛盾。做好用地保障,加快推进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的"清理,积极向上争取指标,尽最大努力解决重点项目用地及有关安置用地指标。三是要破解项目征地、拆迁等难题。抓紧做好征地、拆迁的政策处理,确保项目快速推进。

(三)规范管理,强化投资绩效。一是要加强项目规范管理,注重质量监管,落实重点建设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确保工程质量。二是要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监督制度,严格项目的预算编制,加强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开展项目绩效评估工作,重点了解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计划安排使用情况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倡节约,杜绝浪费,切实提高投资效益。三是要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实行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全过程跟踪监督,加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保证重点工程招投标工作规范、透明。

(四)充分论证,强化项目前期。一是要科学谋划重大建设项目,结合上虞的财力,分清重点工程的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建设进度,科学安排建设项目,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要认真总结多年来项目建设各环节如征地拆迁、融资、审批等方面的经验,统筹考虑政策、土地、资金要素等,充分论证项目必要性、可行性,慎重确定项目。二是要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条件成熟项目列入省重点。要针对因前期准备不充分而造成开工不动工等情况,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抓紧实施。同时,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筹谋划xx年开工项目和续建项目。三是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决策、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努力完成今年的重点项目投资任务。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篇8

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下面是好范文网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政府网站问题建设调研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2022政府网站问题建设调研报告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的切入点,是新时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取向,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点。最近,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到市政府部门咨询、与机关工作人员座谈等形式,对我市服务型政府建设开展了深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七台河市政府坚持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的行政理念,不断强化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念,把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贯穿到每个工作环节中,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市政府施政的每一个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公共决策机制。市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每次决策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重大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都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每年坚持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并对新的一年各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草案和财政预决算草案都必须经过人代会审议通过,市政府组成人员和政府部门主要领导调整时,必须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大常委会供职,并进行司法考试。市政府在决策桃山水库北岸拆迁、双叶公司工业用地、全市取暖费收缴标准等问题上,充分征求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并及时召开了听证会议,不仅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还保证了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是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公开。市政府注重强化阳光政务,在市、县区和部门建立了政务公开机构,开设了政务信息网站,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内容外,各级政府下发的政务文件、召开的各种会议、做出的重大决策,都在信息网上公之于众。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七台河日报、市电视台、市电台等对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领导的重大活动进行全程报道。切实强化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市政府定期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行政许可法等落实情况,先后开展了14次专项视察,不仅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对基层抓工作落实进行了有效监督。

三是构建信访全新体制机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首次在全市召开了群众工作会议,并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市委群众工作部、市政府群众工作局、市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先后为群众解决了信访疑难问题3200多件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今年又在健全市、区县场、乡镇和街道、村和社区四级群众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开展了三级视频联动接访试点、信访代理试点,还推行了领导干部四个一群众工作制度,即每旬开展一次领导接访,每月坚持一个群众工作日,每季解决一个信访疑难问题,每年帮扶一个贫困户,全市呈现出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是建立便民服务保障平台。市政府学习借鉴成都、大连等地先进经验,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政务服务中心,把48个行政审批部门、7个中介机构、306项审批事项、29个便民服务项目、86项服务收费,集中到政务中心办理,实现了一门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解。又在22个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将民政、劳动、公安等10个部门28个便民服务项目延伸到社区,市纪委派驻干部现场监察,还投入370万元建成了先进的电子监察系统,市监察局可随时对政务服务窗口进行网上监督,先后查处了102起工作时间脱岗、上网玩游戏等问题,有效带动了便民服务质量的明显提高。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问题

服务型政府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七台河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准备不足。随着政府权力的收缩和群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公民和企业要求政府提供服务不仅呼声越来越高,而且项目越来越多,这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政府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说法不一,认识有分歧,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市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

二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体制欠缺。服务型政府建设实际上是政府职能的一次根本转变,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告别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特别是要告别2000多年来的封建专制下的官僚主义,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观念,建立新的服务体制和工作机制。我市在市级层面各项制度还比较健全,但基层政府体制机制建设还有待加强,特别是乡镇政府的职能十分弱化、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

三是公务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公务员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能力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有的对群众指责刁难,缺乏沟通协调的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效。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策建议

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把全市各级政府建设成为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府,建设成为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建设成为全市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到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把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进一步交给企业、市场和中介机构。完善科学和民主决策机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问题决策,严格按规定程序咨询论证、征求意见、公示或听证。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淡化权力和管制观念,增强责任和服务意识,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上。

二是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各级政府抓发展促和谐的能力。要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重点,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解决好个别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不高、遇事推诿扯皮等问题。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认真贯彻《公务员法》,有效发挥现有培训机构作用,对全体公务员分批搞好学习培训,继续坚持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定期选派公务员到省内外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习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把握发展趋势、破解疑难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教育各级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提高执行政策、创造性地抓好落实的能力,确保政令畅通。

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为群众和企业服务的责任意识。要关注群众所需所盼,重点克服部门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彻底摒弃只讲管理不讲服务的衙门作风,努力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应酬性事务活动,主动深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多跑省进京对上争取,切实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领导带头抓落实,层层落实责任制,该哪个部门办的事情,必须竭尽全力地办好。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加强督办检查和跟踪问效,对责任意识淡漠、履行职责不力的严厉批评,对行为不端、失职渎职、侵犯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坚决处理。

四是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

的全过程,严格落实最近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严格界定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责任,加强法律知识培训,着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下大力气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保证政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建立群众举报投诉的快速处理机制,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

五是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规范从政行为。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扎实开展从政道德和法纪教育,加大治本力度,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对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监督约束机制,抓好对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和有价证券的治理,落实重要岗位人员轮岗、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彻底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完善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等制度,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干预和插手招投标活动的违法违纪行为。加大对部门违规收费、私设小金库、挪用专项经费、滥发补助和福利、公款旅游等问题的审计监察力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不断开创政府廉政建设新局面。

2022政府网站问题建设调研报告,尽在好范文网范文网。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篇9

县政府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上下大力精心谋划项目、大力引进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与纪委、组织部、工业园区、招商局等同志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如何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南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建设,以“四铁”精神整治和优化积极发展环境,使全县上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一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受到了及时查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城县成立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县纪委设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明确了由县纪委牵头统一负责。全县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挂点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环境相对健全。依据省市有关政策并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南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从优质服务、规范执法、监督约束等方面入手,优化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到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效能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跟踪服务,兑现优惠政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四是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查处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企业“三乱”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索拿卡要的情况基本杜绝。

二、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县少数机关仍存在衙门习气重、政令不畅通、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有些本来正确的决策,由于某些部门作风问题、效能问题,造成难以有效贯彻落实,甚至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行政审批环节多、办事难还不同程度存在。“两集中、两到位”存在“两张皮”问题,“人员、项目、授权”不到位、不彻底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单位明则以文件形式授权给窗口审批办理,实则窗口无权审批,“行政许可窗口”实为“行政受理窗口”、“行政发证窗口”,“行政全许可”变为“行政半许可”,使服务对象在窗口与部门之间两头跑。

2、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职能部门深入基层、企业主动了解情况不够,主动帮助基层、企业解决问题不够;工作拖拉,“限时办结”执行不力;遇事相互推诿扯皮、“一次性告知”亟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习气,“门虽不难进、脸也不难看、但事仍难办”,服务效果上表现为“四个不一样”,即领导出面与不出面不一样,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

3、执法行为有待规范。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4、部门利益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视部门利益至上,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对县里的政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执行不到位,用系统的规定顶县里的政策,当面表态很好,会后我行我素,顶、抗、拖、磨等现象依然存在。

5、项目建设环境不优。企业周边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只要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开工,一些霸头恶势力、地方势力就闻风而动,敲诈勒索、滋扰生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主要概况为以下为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效能建设落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得好的单位,都是“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措施得力的单位。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效能建设认识不足 ,整天打着部门“小算盘”,阳奉阴违,使单位“职能归并不到位”、“项目进入不到位”、“程序设置不到位”。

2、配套制度不全。一些单位在推进行政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没有很好地统筹办事流程和手续简化;一些涉及多个部门分管的工作,在责任落实上不够明确,造成一些部门对有利益的事项相互争,没利益有责任的事项相互推,影响了行政服务效率,群众意见较大。

3、宗旨意识不强。一些干部职工缺乏责任感、紧迫感,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作风要求不严,与形势发展要求脱节,久而久之形成了工作惰性,导致纪律散漫、作风拖沓,工作效率低下,客商和群众找他办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缺乏责任心。

4、监督监督不实。一些单位的办事流程、办事时效、收费依据等方面事项不够公开,群众、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难于进行监督,对散漫、拖拉的行为打击不够有力。

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竞争的“着力点”来抓,把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善投资软环境,作为赢得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素。过去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基本做法是减费让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减费让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依靠软环境建设的比较优势来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吸引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提升地方竞争力,就是发展地方生产力。

(一)围绕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

提升机关效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必须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把强化各级领导的优化发展环境意识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观念。

1、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规范权力作为切入点,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作风建设,加大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

2、树立争先有为的意识。各部门都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内涵,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自己的差距,盯住追赶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着力在争先进位上下功夫。

3、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要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勇于去闯,勇于去开拓,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活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为人民群众创政绩的观念,勇于摒弃一切私心杂念,树立服务、服从经济发展的大局观,摈弃狭隘的部门利益,尽快形成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用发展创建事业的良好氛围。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政府 建设 法治政府建设调研报告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模板 政府调研报告范文2000字 政府调研工作报告 政府调研汇报材料 政府调研方案模板范文 政府调研材料怎么写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