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19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19篇

时间:2022-11-18 09: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19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  知识与能力1.知道垦殖运动、租地农场的产生过程。  2.了解富裕农民和民阶层是如何出现的。过程与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19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19篇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

  知识与能力1.知道垦殖运动、租地农场的产生过程。

  2.了解富裕农民和民阶层是如何出现的。过程与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讲解、探究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教材

  材料、提取和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所带来的

  影响,培养学生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富裕农民和民阶层。难点:理解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一、导入新课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开展有什么影响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二、讲授新课(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问题: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学生分组讨论答复后教师总结:(1)垦殖运动大量开展,农民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同时效仿自治城,使得垦殖地区获得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民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封建庄园开始衰落和瓦解。(3)土地出现集中的趋势,最终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租地农场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进行生产。教师展示下面图示,便于学生理解。

  2.问题: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变化对商业有何影响?学生答复后教师总结:新的生产方式使得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得到提高,有了充裕,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开展。3.问题:这一时期手工业的开展状况如何?学生答复后教师总结:手工业不断开展。一局部手工业者脱离农业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劳开工人;出现小型手工作坊,逐步开展至集中的手工工场,劳动生产效率提高。4.过渡:在土地集中和资本与劳动相别离的过程中,是否形成了新的阶级呢?(二)富裕农民和民阶层1.问题: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答复后教师总结:封建庄园的所有者大局部无力经营生产,土地被抵押或变卖;土地逐渐被集中到富裕农民、骑士和乡绅手中,他们成为农村中新的阶级力量。2.问题:民阶层是如何形成的?学生答复后教师总结:手工业者、商人通过经济手段获得特殊的法律地位,并通过与贵族联姻等方式获得政治权利,成为能影响王权的“民阶层〞。三、课堂小结本课讲述了欧洲中世纪晚期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在农村,庄园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进行了转型;一些城开展很快,出现了手工工场。欧洲社会逐渐形成了富裕农民和民阶层。四、布置作业教学至此,敬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本课作业。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

  新的生产和封建庄园的衰落与瓦解

  经营方式

  租地农场的出现雇佣生产

  富裕农民和民阶层富裕农民的出现民阶层的形成

篇二: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1.知道欧洲中世纪晚期在农村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2.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开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逐渐瓦解着西欧的封建制度。3.理解农村城市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为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奠定了根底。重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难点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型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与庄园经济有何区别?对欧洲以后的开展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了解这一段历史吧。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史料1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大垦殖运动……这场垦殖运动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西欧内地那些尚未耕作的土地,如森林、沼泽、草地等进行垦辟,是为内向性垦殖;二是对西欧周边地区的外向性拓殖,外向性垦殖往往又演化成西欧封建势力的对外扩张。教师: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学生: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教师:新开垦的土地如何管理?学生: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史料214世纪早期,西欧出现饥荒,接着是瘟疫,人口急剧减少,许多农民和庄园主的财产至少局部处于闲置状态。这些变化的经济条件再次要求调整契约安排。留住佃户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租金减少奴化义务……劳动效劳不可防止地被货币租金支付所取代,土地被佃户和(或)接受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些劳动力自由地寻找他们的工作。教师:阅读上述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西欧的封建庄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劳役量减少并被货币地租所代替,佃户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逐渐成为自由劳动力。教师:这些现象说明庄园在逐渐衰落和瓦解,在这一过程中,农民除了获得人身自由,还获得了什么利益?学生: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教师:面对着庄园的衰落,庄园领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具体是在哪些方面?学生:在一些地方,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教师:富裕农民是如何建立租地农场的?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学生: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置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置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教师: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开展,请介绍一下手工业开展的表现有哪些?学生: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他们为了适应市场而生产。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拟小。13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开展。教师: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是怎样形成的?学生:13世纪,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教师:商人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史料3如图。

  1/2

  教师: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列表比拟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不同点。

  场地和规模

  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关系

  生产效率

  生产性质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学生:讨论答复。

  教师归纳:

  场地和规模

  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关系

  生产效率

  生产性质

  手工作坊

  作坊主与学徒

  小

  低

  帮工的关系

  封建性

  手工工场

  雇佣与被雇佣

  大

  高

  的关系

  资本主义性质

  教师: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开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和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教师: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改变了西欧社会的阶级结构,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逐渐向资产阶级演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第1自然段,了解这一时期富裕农民的具体状况。学生:富裕农民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

  级力量。

  教师:这些现象说明,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城市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其表现有哪些?

  学生: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教师:商人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下表。

  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社会地位的变化

  政治权利的变化

  学生:

  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将大量的利润投资乡村,置办田产

  社会地位的变化

  通过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

  政治权利的变化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垦殖运动开展、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的建立,农村出现了

  雇佣关系。手工业由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过渡,也出现了雇佣关系;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开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同时,农村、城市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成为新

  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的出现,开始改变中世纪和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欧洲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

  背景:庄园衰落和瓦解;垦殖运动

  新的生产和表现农业:出现租地农场

  经营方式

  手工业:出现手工工场

  影响:改变了社会的整体面貌

  富裕农民和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市民阶级

  市民阶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2/2

篇三: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V,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过程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垦殖者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同时这些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_独立司法权—和_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随着法律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地区的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

  (3)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土地集中__成为一

  种趋势,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⑷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进入市场。

  (5)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由最初分散的手工工场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体现

  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

  结果: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

  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知识点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3•富裕农民

  (1)背景: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2)出现: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建立自己的新型地产,并建立新的经营方式,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4•市民阶级

  (1)背景: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⑵

  出现:市民阶级得到王室的支持。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丐全效达标

  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随着西欧庄园制度的衰落,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集中土地的方式不包

  括(D)

  A•转让

  B.联姻

  C.继承2.租地农场的显著特点是(B)

  D.抢夺

  A.领主管理农场生产活动

  B.农场的产品面向市场

  C.农场雇工是土地的主要受益人3.

  D.农场的雇工没有人身自由

  西欧城市手工工场和农村租地农场的出现,都表明

  (D)

  A.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B.庄园逐渐兴起和盛行

  C.手工工场从集中转向分散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4.14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农村出现,主要体现在(C)

  A.农村商品经济的产生

  B.货币地租的实行

  C.租地农场主的出现5.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变的原因是(D)A.垦殖运动的开展

  D.自然经济的解体中世纪欧洲社会农业社会整体面貌发生改

  B.市民阶层的兴起

  C.农奴取得劳役豁免权

  D.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

  知识点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6.13、14世纪,欧洲的庄园经济逐渐瓦解,农村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控制农村

  生产和行政事务新的阶级力量不包括(D)

  A.富裕农民

  B.骑士

  C.乡绅

  D.贵族

  7.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政治权利不断扩大,他们出席国王召集的

  会议,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属于(D)

  A.特权等级

  B.第一等级

  C.第二等级

  D.第三等级

  8.某国王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这位国王是(A)

  A.法王腓力二世

  B.法王腓力一世

  C.英王腓力二世

  D.英王腓力一世

  全效提升

  1.

  11世纪以后,欧

  洲农村庄园经济开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A•垦殖运动使农民按自己的方式生产B.大批农奴逃离领主的庄园

  C.手工业发展起来

  D.自治城市的增加

  2.法国某位国王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

  置于法国控制之下。这说明了(B)

  A•市民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B•市民阶层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C.市民受王室、教会“特许状”的保护

  D.市民经济实力很强

  3.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一些富裕农民。关于他们的状

  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B.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C.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

  D.出租直领地,依靠租金生活

  4.阅读下面材料:

  “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单个农民出售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

  部朗格多克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也远销东方。”

  请回答:(1)上述现象出现于何时?反映了欧洲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14世纪(或欧洲封建社会末期)。反映了欧洲当时远程贸易(或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2)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租地农场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产品富余;城市发展使需求增加。⑶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影响是什么?富裕的商人成为早期的资本家,他们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一支政治力量,为欧洲步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准备了阶级条件。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材料二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购入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促使手工业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1)材料一、二的现象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2)材料一中的租地农场有何特点?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土地承租者获得土地的绝大部分收成。(3)材料二表明这一时期的手工业生产有何新变化?

  商人控制了手工作坊,建立起工场手工业,他们与工人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与劳动逐渐分离。(4)上述现象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欧洲中世纪社会的整体面貌;欧洲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和五年中考

  (2017南京)“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

篇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知识与能力

  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

  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1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2.材料探究: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提示: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三、课堂总结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与工商业复兴,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近代欧洲文明在这一时代孕育。西欧中世纪的文明并非“黑暗时代”所能涵盖,特别是中世纪后期,王权兴起、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正是西欧近代得以崛起的重要因素。

  3板书设计

  1.庄园的衰落和瓦解2.租地农场的出现3.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4.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4教学反思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从认识经济方面的变化入手,运用大量史料,引导学生探究庄园制度的变化,了解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课题第13课阿拉伯帝国

  单元

  第五单元学科

  学习目标

  重点

  1、通过欧洲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了解庄园制度的变化2、能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和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西欧庄园制度的变化

  中国历史

  年级九年级

  2

  难点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播放《中世纪的城市》的相关视频

  2、师: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

  利用视频的直观

  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观看,各抒己性吸引学生兴

  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见

  趣,进而产生探

  什么影响?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新课,西欧经济和

  知欲望

  社会的变化。

  讲授新课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

  (1)、垦殖运动

  。

  师:11世纪以后,西欧的农村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欧洲农村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这些地区的新主人。这些地区逐渐拥有了独立的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自主学习:各地开展垦殖运动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用动态图来展示这一时期的农村关系

  (2)、庄园瓦解

  1、背景师:庄园是如何逐步瓦解的?有什么背景?(提示:随着习惯法和庄园法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2、表现师: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篇五: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历史教案

  周次:第7周

  课题

  第1课时

  执笔:

  审核: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签批:

  九年级

  新授课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的史实,知道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史实。了解

  学习目标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2.了解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知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道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

  欧洲庄园的衰落

  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学习方法问题探究法、展示法、启发法、讨论法、讲述法学习流程自主预习-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小结提升-板书设计—训练巩固-课后总结

  【自主预习】:学生结合课件展示勾画课本正文部分,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活动(环节、方法、措施、点评与归纳)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高)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庄园经济。但到了中世纪晚期,封建庄园经济走向了衰落,欧洲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和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探究新知、答疑解惑】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新知、答疑解惑】

  1.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2.结合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本课内容,完成练习。

  3.学习第一部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提问: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

  大量荒地、林地、沼泽地被开发出来,耕地面

  积扩大,有的是领主主持开发的,大多数是农

  民开发的,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

  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生答: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

  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

  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

  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1/3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也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生答:自由劳动力的增加③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2)合作探究: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他们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推向市场。生答:封建庄园经济衰落,租地农场的出现(3)提问:西欧手工业发生什么变化?

  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

  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

  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

  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13世纪,

  (4)商业发生什么变化?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

  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生答:手工工场得到发展

  佣关系。

  (4)提问: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生答: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学习第二部分: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生答: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①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国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

  2/3

  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

  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

  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

  (3)合作探究:材料:10世纪时…欧洲各地…商人…经营生答: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

  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到14世纪时,商业…发展到日常量

  生活的中心…尽管从事商业的人中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②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

  但是中世纪后期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

  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律地位。

  现。在西北欧,商人则拥有社会地位,其财富和政治权利也随生答:市民阶层出现,政治地位提高,政治权

  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长…在欧洲,商人的政洽权力及经济力利的扩大。

  量正稳步增长,他们正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

  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

  (1)据材料说一说从10—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呈现怎样生答:发展:①经营的商品以奢侈品为主发展

  的发展。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为涵盖日常生活所需。②虽然商人人数不多但

  是对于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③城市作为

  地方贸易和行政的中心开始出现并发展。

  (2)概述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代背景。因素:生产力的发展

  【小结提升】

  【课后反思】:

  生答: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法律地位特殊;商人与贵族联姻或成为政府官员,政治权力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3/3

篇六: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9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1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农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得到加强。

  过程与方法: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商人地位的变化,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欧洲庄园的衰落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农村新的变化: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荒地、林地、沼泽地被开发出来,耕地面积扩大,有的是领主主持开发的,大多数是农民开发的,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2、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通过纳税迁徙,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生束缚的机会。3、庄园的衰落:农民取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上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4、租地农场: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农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5、手工业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

  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

  工工场。

  6、商人的变化: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7、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者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者变卖,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且逐渐建立自己的新型地产,以新的生产方式控制生产、交换等环节,他们还控制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2、市民阶级的出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

  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3、13、14世纪,英国、法国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议会,

  不断提出自己的主张。

  (三)、课堂练习: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

  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预示

  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大起来,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经济上的条件。

  (四)课堂练习: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

  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

  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经营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B.手工业者更多是为适应市场而劳动

  C.手工业者开设的作坊规模比较大

  D.手工工场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

  3、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商人与雇佣工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

  ②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生产工具

  ③工人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④商人与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五)、板书设计

  第14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农村新的变化2、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3、庄园的衰落4、租地农场5、手工业的发展变化:6、商人的变化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2、市民阶级的出现:

  (六)、教学反思

篇七: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word

  第十三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教学目标1.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特点和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掌握《人

  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2.通过分析拿破仑帝国兴

  亡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

  对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3.主要通过讲授、探

  究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的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4.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

  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还打击了欧洲

  的封建制度,规模大,又彻底,影响深远。

  教学重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拿破仑的内外政点、难点

  策。难点:对拿破仑的评价。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导【情景导课】

  入【情景导课】

  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

  新

  欣赏两幅人物图片:克伦威尔,华盛顿命,处死查理一世,建立某某国。

  课

  他们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结

  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

  家的独立。制定1787年宪法,

  展示“罗伯斯比尔,拿破仑”图片,猜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被称为猜他们是谁?他们都是法国历史赫赫“美国国父”。有名的人物,你想知道他们为法国历史的发展是怎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动荡的法国。

  落

  【展示目标】

  1/5

  word

  实1.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

  课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

  标2.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

  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自主预习】独立完成“知识梳理”。同桌之间通对答案。提出疑问。

  订正答案,并质疑。提出问题:请其他学生帮助解决。

  【合作探究】

  探究一

  法国大革命

  1、原因

  展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深受压迫由第三等级、工匠、城市贫民、

  的法国农民》图片。是什么矛盾导致法农民的受压迫的情况,分析出革

  国大革命的爆发?

  命爆发的原因。

  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对资产

  阶级、工匠、农民、城市贫民的压迫,

  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揭竿而起成为大革命的主力军,资产阶级成为革命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归纳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的领导者。

  2、经过

  (1)法国大革命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攻占巴士底狱,颁《人权宣言》;第二阶段,处死国王,建立和国;

  1.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时间、原因及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2.学生根据《人权宣言》内容,对其进行评价。

  第三阶段,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专

  2/5

  word

  政。(2)播放影片攻占巴士底狱,展示《人权宣言》的内容。

  学生用史实举例说明,理解其对内、对外的意义。(1)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

  统治。

  学生能够从法国大革命废除君

  主,结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

  建立了某某国等方面理解。

  (2)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某某的

  进步思想。

  教材中用了“摧毁”“传播”“很大影响”三个词,描述其意义,谁能解释一下呢?

  展示收集的拿破仑的有关资料,把所知道的拿破仑介绍给大家。各组学生分别从拿破仑的生平;

  拿破仑初露锋芒;拿破仑戎马一

  生;拿破仑军事专政等方面介

  绍。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在法国大革命期

  间,冉冉升起一颗年轻的将星,他就是

  拿破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拿破仑的世界。

  分析:(1)拿破仑为什么能够掌握政

  权?

  探究二拿破仑帝国1、简介拿破仑

  (2)《拿破仑加冕》学生分析拿破仑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拿破仑是迄今为止争议最大的历史对内: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人物之一。有人说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

  级统治。家;有人说他是一位英雄,改变了欧洲

  对外:发动战争。

  3/5

  word

  的历史;有人说他是一个战争罪魁祸首,是一个暴君;有人说他建立帝制,是历史的倒退……这些说法有道理吗?2、拿破仑的内外政策拿破仑的一生,有功有过,拿破仑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打击了国内外封建反动势力,促进了欧洲人民的觉醒,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这是他的主要功绩。但拿破仑毕竟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胜利滋长了他的骄傲情绪,冲昏了他的头脑,更滋长了他的野心,争霸世界,四处侵略,最终导致了他走向毁灭。

  反你如何评价拿破仑呢?如何评价拿破

  思

  仑战争?

  完

  善

  活动与探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17、

  18世纪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请你想

  一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以

  此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教

  通过对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明白,一位成功的伟人,除

  学

  了靠时事、机遇之外,更重要的是艰苦奋斗,坚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

  4/5

  word

  札学习,从而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为祖国的腾飞奋发学习。记

  5/5

篇八: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请同学欣赏两幅人物图片(克伦威尔,华盛顿),并说说他们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给予简单的评价。并展示新的人物图片,(罗伯斯比尔,拿破仑),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指出他们都是法国历史赫赫有名的人物,你想知道他们为法国历史的发展是怎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动荡的法国。教学新课:

  展示图片:教师介绍本课的主线是法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艰难而曲折的历程,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两子目标的内容展示这一程。一、法国大革命1.原因我们都知道革命爆发实际上是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什么矛盾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呢?(展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图片)

  教师评价学生回答。并指出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对资产阶级、工匠、农民、城市贫民的压迫,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揭竿而起成为大革命的主力军,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讲授过程中展示相关的矛盾激化示意图)

  过渡:法国大革命在三级会议的召开下一触即发。我们共同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进程。2.进程

  法国大革命分为三阶段: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冉冉升起一颗年轻的将星,他就是拿破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拿破仑的世界。

  (讲述过程中出示拿破仑画像)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课下老师给各组同学们留了一道作业题:收集拿破仑的有关资料,把所知道的拿破仑介绍给大家。

  1804年拿破仑凭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建立了法兰西

  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因此,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切齿痛恨,多次勾结反动力量组成反法同盟对法国开战,企图阻止资本主义向欧洲大陆扩散。但后期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又变为军事侵略,可以说拿破仑从战争中发家,又在战争中消失。

  活动与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17、18世纪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请你想一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篇九: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题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单元

  第五单元学科

  历史

  年级九年级

  1.认识中世纪后期,乡村垦殖运动的发展的史实,知道欧洲庄园渐渐衰败和崩溃的史实。学习2.认识租地农场的特色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色;经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目标知道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

  3.认识中世纪富饶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要点欧洲庄园的衰败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初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教课过程

  教课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企图

  教课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企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世纪的农民生活》,教师叙述:

  学生观看视

  创建情境,激发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消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庄园经济。但到了中世

  频,初步感知西欧的中世纪

  学习兴趣。

  纪后期,封建庄园经济走向了衰败,欧洲社会进入

  生活情形。

  一个转型期,本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

  生了和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此刻哪些方面?对欧

  洲此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讲解新课1、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联合学习整体感知本课内

  2、联合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本课内容,达成练习。

  目标自学课

  容。

  3、学习第一部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发问:11世纪此后,欧洲乡村发生了哪些变

  本。

  化?

  ①11世纪此后,欧洲乡村纷繁展开垦殖运动,大批荒地、林地、沼泽地被开发出来,耕地面积扩大,

  有的是领主主持开发的,大部分是农民开发的,这

  些新开发的地域成为拥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

  学生概括

  培育学生概括能

  权的地域。

  力。

  生答:耕地面积不停扩大②农奴能够用钱币购置劳役宽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取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移税,获取走开庄园、挣脱领主人身约束的时机。庄园渐渐衰败和崩溃。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也渐渐获取对自己节余产品的支配权。生答:自由劳动力的增添③14世纪中叶此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饶农民经过承租、购置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成立租地农场。他们雇用少地或许无地的农民耕作,并将产品推向市场。生答:封建庄园经济衰败,租地农场的出现(2)合作研究: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质指挥官,成了他们的节余劳动的实质盘剥者,而土地全部者此刻只和这类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并且是纯真的钱币关系和契约关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发问:西欧手工业发生什么变化?

  一方面手工业者渐渐离开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只是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创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13世纪,乡村出现了分别的手工工场。此后,这类分别的手工工场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生答:手工工场获取发展(4)商业发生什么变化?商人不单向工人供给原料,并且还供给一致的生产

  学生合作研究

  培育合作研究能力

  工具,工人成完整出力的雇用者,与雇主形成底的雇用关系。生答:本主萌芽的出(5)提:土地关系的化和手工的展有什么意?

  生答:土地关系的化和手工的展,推和手工生逐本主化,开始改中世

  欧洲社会的整体相貌。

  (6)播放《中世的欧洲社会生活》。

  4、学第二部分:富饶民和市民

  (1)村社会构生什么化?

  ①有的富饶民原来是某庄国的庄

  ,替主

  管理庄园生和其余事。他有的管理能

  力,有丰富的生。因为展、地租代替役地租,民向主的象越

  学生看,再次西欧的社会生活。

  形象生,便于理解。

  来越广泛。民的生极性提升,在富广泛累的基上,一批富饶民脱而出。他是土地市的重要参加者,在法西,他据有的土地达到面。生答:富饶民成村中富裕生气的力量

  ②城市中,手工者、商人成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关系予的利,获得了特别的法律地位。生答:市民出,政治地位提升,政治利的大。

  (3)合作研究:资料:10世⋯欧洲各地⋯商

  人⋯的商品大部分是豪侈品,到

  14世,

  商⋯展到平时生活的中心⋯只管从事商的

  学生依据资料研究,找代表回答。

  培育合作研究能力

  堂小

  人中只占人口的一小部分,可是中世后期

  商

  的巨大展,整个社会生了重要的影响。

  城

  市作地方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

  。在西北欧,商人有社会地位,其富和政

  治利也

  跟着推移而不停增⋯在欧洲,商

  人的政

  洽力及力量正步增,他正成

  敦的州。

  的市、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荷

  (1)据资料一从10—14世,西欧商活呈怎的展。出种化的主要要素是什

  么?

  生答:展:①的商品以豪侈品主展涵盖平时生活所需。②然商人人数不多可是于整个社会生了重要影响③城市作地方易和行政的中心开始出并展。要素:生力的展

  (2)概括10—14世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升的代背景。

  生答:商人成城市居民,享有契关系予的利,法律地位特别;商人与族姻或成政府官,政治力不停大,成化王所需要的政治力量。5、达成稳固和拓展提升

  中世后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型期,一期政治、都生了巨大的化。新的生方式和方式以及一新的生方式和方式所来的社会关系的化,示者本主萌芽的

  展、强盛起来,为文艺中兴运动,准备了经济上

  的条件。

  板书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

  1、乡村新的变化

  2、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

  3、庄园的衰败和租地农场出现

  4、手工业的发展变化和商人的变化

  二、富饶农民和市民阶级

  1、乡村社会构造的变化2、市民阶级的出现

篇十: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三上册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

  学案(有部分解析)

  (一)章节题目: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进展

  (二)课程目标

  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进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步衰落和瓦解的缘故;能够概括

  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进展,认识

  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显现及其意义。

  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表达出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三)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约2分钟)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进展。

  Ⅱ.学生自主学习与反馈

  (约8分钟)

  依照教师展出的自学提纲阅读教材内容,梳理本课知识点。完成本课《历史助学》“知识梳

  理”。遇到障碍作好标记。教师提出基础问题检查反馈。

  Ⅲ.小组合作学习

  (约13分钟)

  1.中世纪晚期,欧洲农村、手工业方面显现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

  2.中世纪晚期,欧洲农业方面显现租地农场的缘故?

  3.中世纪晚期,西欧手工业方面显现的变化有哪些?

  Ⅳ.教师导学(有微课的可渗透微课助学)

  (约12分钟)

  【探究一】

  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能够用货币

  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能够通过

  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探究二】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

  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截了当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

  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问题摸索:谈谈你是如何明白得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形。租地农场主确实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

  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探究三】

  材料探究:材料一在都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给予的权益。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爱护?提示: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都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都市爱护法的爱护。(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益的扩大。相伴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步形成,这为以后显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Ⅴ.训练检测

  (约10分钟)

  1.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显现了富有动气的阶级力量。这一阶级力

  量不包括()

  A.富裕的农民

  B.骑士

  C.乡绅

  D.贵族

  2.在欧洲中世纪末期,都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____,享有新的契约关系给予的权

  益。()

  A.都市公民

  B.都市居民

  C.都市劳动者

  D.都市建设者

  3.每一种文明都有特有的地域特色。下列说法符合蚂蚁古代度与文明的特点()

  ①农业为经济基础②富足农民、骑士、乡绅集中土地③都市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都市居民

  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逐步资本主义化

  A.古典时代的雅典B.古代阿拉伯国家C.中世纪晚期的西欧D.东汉后期的中国

  (四)教学反思

篇十一: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P>  主备教师

  党俊贵

  授课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级会议的召开;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兰西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http://www.zxxk.com/wxt/list.aspx?ClassID=3060

篇十二: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P>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单元

  第五单元学科

  历史

  年级九年级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的史实,知道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史实。

  2.了解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知道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欧洲庄园的衰落

  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世纪的农民生活》,教师讲述:学生观看视创设情境,激发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形频,初步感知学习兴趣。

  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庄园经济。但到了中世西欧的中世纪

  纪晚期,封建庄园经济走向了衰落,欧洲社会进入生活情景。

  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

  生了和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

  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讲授新课1、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结合学习整体感知本课内

  2、结合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本课内容,完成练习。目标自学课容。

  3、学习第一部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本。

  (1)提问: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变

  化?

  ①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

  荒地、林地、沼泽地被开发出来,耕地面积扩大,

  有的是领主主持开发的,大多数是农民开发的,这

  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学生归纳

  培养学生归纳能

  权的地区。

  力。

  生答: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

  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

  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

  的机会。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在这个过程中,农

  民也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生答:自由劳动力的增加

  ③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

  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

  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雇佣少地

  或者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生答:封建庄园经济衰落,租地农场的出现

  (2)合作探究: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合作探究能

  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

  力

  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

  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

  和契约关系。”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提问:西欧手工业发生什么变化?

  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

  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

  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

  起生产,规模比较小。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

  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

  中的手工工场。

  生答:手工工场得到发展

  (4)商业发生什么变化?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

  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

  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生答: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5)提问: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有什

  么意义?

  生答: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

  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

  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学生观看视形象生动,便于

  (6)播放视频《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生活》。

  频,再次认识理解。

  4、学习第二部分: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西欧的社会生

  (1)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活。

  ①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国的庄头,负责替领主

  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

  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

  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

  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

  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

  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

  到总面积。

  生答: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②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

  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生答:市民阶层出现,政治地位提高,政治权利的

  扩大。

  (3)合作探究:材料:10世纪时…欧洲各地…商学生根据材料培养合作探究能

  人…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到14世纪时,探究,找代表力

  商业…发展到日常生活的中心…尽管从事商业的回答。

  人中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是中世纪后期商

  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

  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

  现。在西北欧,商人则拥有社会地位,其财富和政

  治权利也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长…在欧洲,商

  人的政洽权力及经济力量正稳步增长,他们正成

  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

  兰的州长。

  (1)据材料说一说从10—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

  呈现怎样的发展。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

  生答:发展:①经营的商品以奢侈品为主发展为涵

  盖日常生活所需。②虽然商人人数不多但是对于整

  个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③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行

  政的中心开始出现并发展。

  因素:生产力的发展

  (2)概述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

  代背景。

  生答: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契约关系赋予的权

  利,法律地位特殊;商人与贵族联姻或成为政府官

  员,政治权力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

  治力量。

  5、完成巩固练习和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

  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生产方式

  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

  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预示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强大起来,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经济上

  的条件。

  板书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

  1、农村新的变化2、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

  3、庄园的衰落和租地农场出现

  4、手工业的发展变化和商人的变化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2、市民阶级的出现

篇十三: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P>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知道欧洲中世纪晚期在农村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2.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逐渐瓦解着西欧的封建制度。3.理解农村城市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为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

  重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难点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型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与庄园经济有何区别?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了解这一段历史吧。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史料1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

  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大垦殖运动……这场垦殖运动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种,

  一是对西欧内地那些尚未耕作的土地,如森林、沼泽、草地等进行垦辟,是为内向性垦殖;

  二是对西欧周边地区的外向性拓殖,外向性垦殖往往又演化成西欧封建势力的对外扩张。教师: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学生: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教师:新开垦的土地如何管理?学生: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这些新开发

  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史料214世纪早期,西欧出现饥荒,接着是瘟疫,人口急剧减少,许多农民和庄园主

  的财产至少部分处于闲置状态。这些变化的经济条件再次要求调整契约安排。留住佃户的最

  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租金减少奴化义务……劳动服务不可避免地被货币租金支付所取代,土地

  被佃户和(或)接受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些劳动力自由地寻找他们的工作。

  教师:阅读上述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西欧的封建庄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劳役量减少并被货币地租所代替,佃户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逐渐成为自由劳动力。教师:这些现象说明庄园在逐渐衰落和瓦解,在这一过程中,农民除了获得人身自由,还获得了什么利益?学生: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教师:面对着庄园的衰落,庄园领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具体是在哪些方面?学生:在一些地方,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教师:富裕农民是如何建立租地农场的?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学生: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教师: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请介绍一下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学生: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他们为了适应市场而生产。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13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教师: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是怎样形成的?学生:13世纪,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教师:商人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史料3如图。

  教师: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列表比较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不同点。

  场地和

  劳动者和所有

  生产

  生产

  规模

  者的关系

  效率

  性质

  手工

  作坊

  手工

  工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

  场地和

  劳动者和所有

  生产

  生产

  规模

  者的关系

  效率

  性质

  手工作坊

  作坊主与学徒

  小

  低

  帮工的关系

  封建性

  手工工场

  雇佣与被雇佣

  大

  高

  的关系

  资本主义性质

  教师: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

  化,开始改变中世纪和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教师: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改变了西欧社会的阶级结构,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逐渐向资产阶级演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第1自然段,了解这一时期富裕农民的具体

  状况。

  学生:富裕农民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

  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教师:这些现象说明,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城市社会结构也发生

  了变化,其表现有哪些?

  学生: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

  特殊的法律地位。

  教师:商人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下表。

  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社会地位的变化

  政治权利的变化

  学生:

  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将大量的利润投资乡村,置办田产

  社会地位的变化

  通过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

  政治权利的变化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垦殖运动开展、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的建立,农村出现了雇佣关系。手工业由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过渡,也出现了雇佣关系;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同时,农村、城市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的出现,开始改变中世纪和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欧洲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背景:庄园衰落和瓦解;垦殖运动

  新的生产和表现农业:出现租地农场

  经营方式

  手工业:出现手工工场

  影响:改变了社会的整体面貌

  富裕农民和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市民阶级市民阶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篇十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P>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尽学愈B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开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开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表达出来

  摆学牖庄园制度的变化。寸学踊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

  寸学解知识点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衣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衣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衣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开展有什么变化?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拟小。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知识点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开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到达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o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探究: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提示: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g后饱

  完本钱课相美习题,倍速P104页。

  垦殖运动(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

  善书酮

  源济

  垦殖运动(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庄园制度衰落瓦解(农奴获得

  人身自由,成为农民)-租地农场建立(富裕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农业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有的产品销往更远的地方

  手工业

  小型手工作坊一分散的手工工场一集中的手工工场

  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贵族抵押、变卖地产,富裕农民、滴士农村(富等不断集中土地

  裕农民)/

  值繇生卷潴麝驻堇器跪嚣

  麒舐城苴中蛙迪者项加姓城屯程结果: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从认识经济方面的变化入手,运用大量史料,引导学生探究庄园制度的变化,了解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十五: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P>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1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农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得到加强。

  过程与方法: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商人地位的变化,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洲庄园的衰落

  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村新的变化: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荒地、林地、沼泽地被开发出来,耕地面积扩大,有的是领主主持开发的,大多数是农民开发的,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通过纳税迁徙,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生束缚的机会。

  3、庄园的衰落:农民取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上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

  4、租地农场: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

  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农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5、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6、商人的变化: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7、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者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者变卖,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且逐渐建立自己的新型

  地产,以新的生产方式控制生产、交换等环节,他们还控制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市民阶级的出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3、13、14世纪,英国、法国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议会,不断提出自己的主张。

  (三)、课堂练习: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预示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大起来,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经济上的条件。

  (四)课堂练习: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

  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经营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B.手工业者更多是为适应市场而劳动

  C.手工业者开设的作坊规模比较大

  D.手工工场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

  3、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商人与雇佣工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

  ②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生产工具

  ③工人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④商人与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五)、板书设计

  第14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村新的变化

  2、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

  3、庄园的衰落

  4、租地农场

  5、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6、商人的变化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2、市民阶级的出现:

  (六)、教学反思

篇十六: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P>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明白得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明白欧洲中世纪晚期在农村和手工业领域显现的新变化。2.明白得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显现进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步资本主义化,开始逐步瓦解着西欧的封建制度。3.明白得农村都市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为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重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显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显现。难点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显现了新型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与庄园经济有何区别?对欧洲以后的进展有什么阻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进展》,了解这一段历史吧。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史料1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大垦殖运动……这场垦殖运动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西欧内地那些尚未耕作的土地,如森林、沼泽、草地等进行垦辟,是为内向性垦殖;二是对西欧周边地区的外向性拓殖,外向性垦殖往往又演化成西欧封建势力的对外扩张。教师: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学生: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步扩大。教师:新开垦的土地如何治理?

  学生: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都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史料214世纪早期,西欧显现饥饿,接着是瘟疫,人口急剧减少,许多农民和庄园主的财产至少部分处于闲置状态。这些变化的经济条件再次要求调整契约安排。留住佃户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租金减少奴化义务……劳动服务不可幸免地被货币租金支付所取代,土地被佃户和(或)同意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些劳动力自由地查找他们的工作。

  教师:阅读上述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西欧的封建庄园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劳役量减少并被货币地租所代替,佃户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逐步成为自由劳动力。

  教师:这些现象说明庄园在逐步衰落和瓦解,在这一过程中,农民除了获得人身自由,还获得了什么利益?

  学生:农民逐步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教师:面对着庄园的衰落,庄园领主为了爱护自己的利益,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具体是在哪些方面?学生:在一些地点,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治理。教师:富裕农民是如何建立租地农场的?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学生: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采纳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教师: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进展,请介绍一下手工业进展的表现有哪些?学生:手工业者逐步脱离农业,他们为了适应市场而生产。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13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进展。

  教师: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是如何样形成的?

  学生:13世纪,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

  事手工生产。农村显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

  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形成了

  集中的手工工场。

  教师:商人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完全的雇

  佣关系。

  史料3如图。

  教师: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列表比较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不

  同点。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场地和规模

  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关系

  生产效率

  生产性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

  场地和规模

  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关系

  生产效率

  手工作坊

  作坊主与学徒

  小

  帮工的关系

  低

  手工工场

  雇佣与被雇佣

  大

  的关系

  高

  生产性质

  封建性

  资本主义性质

  教师: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进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组织逐步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和欧洲社会的整风光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教师: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显现,改变了西欧社会的阶级结构,富

  裕农民和市民阶级逐步向资产阶级演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第1自然

  段,了解这一时期富裕农民的具体状况。

  学生:富裕农民以新的经营方式把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操纵了

  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动气的阶级力量。

  教师:这些现象说明,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都

  市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其表现有哪些?

  学生:都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都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给

  予的权益,取得了专门的法律地位。

  教师:商人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下表。

  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社会地位的变化政治权益的变化

  学生:

  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社会地位的变化政治权益的变化

  将大量的利润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通过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垦殖运动开展、庄园逐步衰

  落和瓦解,租地农场的建立,农村显现了雇佣关系。手工业由手工作坊向

  手工工场过渡,也显现了雇佣关系;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进展,推

  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步资本主义化,同时,农村、都市的社会结

  构也发生了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的

  显现,开始改变中世纪和欧洲社会的整风光貌,欧洲逐步向资本主义社会

  过渡。

  第13课西背欧景经:济庄和园社衰会落的和进瓦展解;垦殖运动

  新西的欧生经产济和和社表会现的农进业展:显现租地农场

  经营方式

  手工业:显现手工工场

  阻碍:改变了社会的整风光貌

  富裕农民和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动气的阶级力量市民阶级市民阶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都市居民,取得了专门的法律地位

篇十七: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P>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课题

  学习目标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单元第五单元学科

  历史

  年级九年级

  展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过程以及租地农场是如何建立的;了

  解手工业发展变化以及手工工场的形成过程;

  2.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土地关系变化和手工业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3.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产生过程和影响。

  重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特点和出现的意义难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西欧庄园》的图片。公元476年西罗马阅读《西欧庄用问题激发学生

  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园》图

  兴趣,导入新课。

  度和封建庄园经济。但到了中世纪晚期,封建庄园

  经济走向了衰落,欧洲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期,原来

  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和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

  什么影响呢?

  讲授新课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阅读教材,找用问题引导学生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0-62页,完成下列问题:出所列问题,自主学习,初步

  1.11世纪以后,欧洲的庄园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标记疑难问掌握基础知识。

  2.租地农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题。

  3.租地农场是如何形成的?

  4.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

  5.中世纪晚期的手工业方面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6.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

  7.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学生一边回答通过师生互动,

  cc

  1.西欧庄园经济的变化

  一边记忆,认夯实基础,解决

  (1)首先是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

  真听讲,记笔疑难,精讲点拨。

  11世纪后,欧洲农村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记,可以提问。

  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

  大,垦殖者成为这些地区的新主人,成为具有独立

  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其次是自由劳动力的增加,庄园瓦解。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

  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

  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

  束缚的机会。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

  权。

  2.租地农场的出现

  (1)原因:①是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

  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②一些领主不善经营.

  ③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2)租地农场的形成:

  ①在一些地方,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

  买卖

  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出租。领主

  依靠

  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②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或者

  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

  起来,

  建立租地农庄。

  (3)租地农场的特点: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

  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

  向市场。

  cc

  3.手工业发展为手工工场

  原因: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另一方面他们更多为市场而生产。

  第三,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

  发展。

  集中的手工工场特点

  (1)商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

  (2)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

  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3)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

  4.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的意义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

  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

  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三)拓展延伸

  学生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材料,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农

  进一步理解租地

  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

  农场的情形和影

  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

  响.

  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

  耕种土地。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

  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

  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

  据统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

  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

  10。

  (四)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概括手工工场的特征:

  探讨问题

  培养学生总结问

  材料一: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

  题,概括问题的

  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

  能力。

  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

  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

  cc

  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

  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材料二:···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

  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

  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很快,其他

  部门也出现了这种资本与劳动的分离。

  1.雇佣

  2.分工

  3.面向市场

  资本主义性质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阅读教材,找用问题引导学生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3页,完成下列问题:出所列问题,自主学习,初步

  1.富裕农民出现的原因和影响;2.市民阶层的组成标记疑难问掌握基础知识。

  和影响。

  题。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学生一边回答通过师生互动,

  富裕农民

  一边记忆,认夯实基础,解决

  形成原因:贵族抵押或变卖土地,富裕农民、真听讲,记笔疑难,精讲点拨。

  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

  记,可以提问。

  影响: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市民阶级

  组成:手工业者、商人

  享有权利: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

  特殊法律保护;

  政治影响: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

  需要的政治力量

  (三)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说说农村阶级状况观看PPT,阅通过对问题的探

  的变化:

  读教材,探究究,培养自主学

  材料: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国的庄头,负责替问题

  习能力

  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

  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

  cc

  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贵族→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2.阅读材料,了解城市居民的地位变化,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城市居民。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

篇十八: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P>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衰落和瓦解的原因;知道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手工工场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形成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分析和总结西欧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总结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及其意义;认识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欧洲重大历史变革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兴起的原因及其意义。

  【难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与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关系。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2.新的手工业经营有什么特点?3.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催生了哪两个阶层?

  【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佛罗伦萨是中世纪意大利的一个城市国家。14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的纺织业由传统的行会生产转变为工场手工业,这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通过第9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城市的部分成员演变成早期的资产阶级,而破产的工匠、帮工、学徒及失掉土地后涌入城市的农民则成为早期雇佣工人。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城市兴起给发展中的西

  欧社会注入了活力,也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那么,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我们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但是,这种局面在11世纪以后发生了变化。阅读教材P60的第1、2段的内容,思考:(1)欧洲农村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提示: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这些新开发地区也开始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2)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对主要劳动力——农奴的管理也发生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提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民还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2.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在一些地方,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阅读教材P60的第3段的内容,思考:(1)领主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把土地集中起来?答案提示:领主主要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把土地集中起来。(2)后来,领主们主要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这些都为租地农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思考:租地农场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答案提示: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3.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阅读教材P61的内容,思考:(1)农民是如何与市场发生联系的?答案提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农民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部地区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也远销东方。(2)手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手工业的发展过程是什么样的?答案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过程:小型手工作坊→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4.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农村出现手工

  工场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5.后来,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

  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由于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阅读P62的第1、2段内容,思考:这时候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关系如何?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提示:关系:雇佣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性质: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用: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教师总结: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知识点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结合教材P63第1段的内容,思考: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哪些改变?答案提示: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2.结合教材P63第2段的内容,思考:(1)城市居民由哪些人组成?他们获得了哪些权利?答案提示: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2)富裕起来的商人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又有哪些举动?答案提示:富商巨贾将大量的利润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课堂小结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瓦解。在社会和经济方面,人们从土地、从封建人身附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封闭的封建城堡走出来,进入城市,投入市场;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导致新的生产关系开始出现。世界历史的地平线上初露近代的曙光,人类面临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板书设计

  新的生产和生产方式变化

  经营方式经营方式变化

  西欧经济和社会

  农村——富裕农民

  的发展

  富裕农民和资产阶级

  市民阶层

  城市——市民阶层资产阶级

  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篇十九: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P>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范文多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2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篇1第18课美国的独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属北美的社会经济状况,认识美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历史必然性;了解美国建立中的重大事件,认识其建立过程,理解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有关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正义之战必胜;北美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以弱胜强,终于赢得胜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独立战争的起因、过程【教学难点】战争的双重性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这是哪国国旗?有谁知道国旗上红白宽条和星星代表什么含义吗?当今美国是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美国的独立。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独立战争的序幕1.教师讲述:美洲的最早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新航路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到美洲开拓殖民地。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个时候,在英属13块殖民地上生活着什么人呢?(欧洲移民,英国人、法国人、黑人、印第安人等)这些人为什么能联合起来对付英国,发动了这次美国独立战争呢?2.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1)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觉醒、争取民族独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语成为通用语言,18世纪中期美利坚民族形成。(2)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3)英国对北美实行殖民统治: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政治上——高压政策激起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经济上——英国欲将北美殖民地作为它永久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总之: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利益,更加激起人民的不满、反抗和斗争,从而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目标导学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12月)1774年9月5日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代表共有55名,多为富商、银行家、种植园主。2.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4月18日)3.建军: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组建军队,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4.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它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独立宣言》由杰斐逊起草,富兰克林等人润色。(7月4日为美国国庆节)5.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宣言》节选部分。指出《独立宣言》的局限性: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不在解放之中。6.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此战役美国俘虏6名英国将军,300名军官和5000名士兵,美国从此扭转了不利局面。7.合约:1783年英国终于承认美国独立。

  “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英、美在巴黎签署《英美合约》1783.9.38.表格展示:英、美对比思考与讨论:弱小美国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英国?提示:正义性;美国人民的必胜信念和长期斗争,领袖人物华盛顿发挥重要作用;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9.教师过渡: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获得了独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组建政府。目标导学三:1787年美国宪法1.教师讲述:1787年5月,华盛顿在费城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确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实行三权分立原则。2.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1)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获得了独立;(2)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3)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4)《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明确: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

  解放战争。3.活动探究:三、课堂总结当我们看到当今世界美国举世无双的强大经济军事实力时,很难想象

  到独立战争初期的美国,真可谓小国寡民,势单力薄。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的实力往往都是由小到大、由弱而强发展的,从来没有天生的大国、强国。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斗争、百折不挠的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篇2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

  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

  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提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2.拓展延伸: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提示: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3.资料链接:乔达摩·悉达多传说他年轻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想,人总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9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和妻儿,去深山访道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佛”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一般专指释迦牟尼。中国寺院的佛殿称大雄宝殿,殿里的大佛就是释迦牟尼。大雄也是尊称,意思是大无畏的勇士。三、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板书设计1.古代印度的自然条件2.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3.种姓制度4.佛教的诞生和传播4教学反思通过对印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有时根据特定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

推荐访问: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教案 上册 人教版 九年级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